《网络素养》四
2018-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HAILBucky
集体智慧
- 传统的定义中,集体智慧指的是没有人知道所有东西,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任意成员的知识可以通过即时问答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 万维网就是利用前所未有的网络规模进行协作的最佳示例,这种现象被称为“大规模协作”。万维网本身对协作创新的支持(奥莱利提到的参与机制),以及信任、分享、互惠的互联网精神,让人们得以通过全新的方式完成任务。
- 注意力是社会合作的基石。
- 创新社会制度和通讯媒体一直在共同进化。
- 人类和陌生人合作的本能,在更新世快速变换的环境里不断打磨完善,构成了适应性极高的“社交本能”。
- 制度也至关重要,因为制度是持续存在的社会安排,同时引导群体行为。
- 虚拟社区,就像契约和宪法一样,是合作的高科技版本。
- 制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合作从生物到文化层面的进化,机构是解决一系列社会两难处境的中心。
- 社会两难处境是利己和集体行动的冲突,是所有生物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的问题——如果对合作缺乏信任,人们就无法一同行动寻求共赢。社会两难处境从资源的消费和供应中产生。
- “公地悲剧”,如果牧民个体不受任何国家政策和私有财产权利的限制,每个人都把他们的羊群放养到公共土地上,过度放牧终将使公有草地不堪重负而变得荒芜。
- 能够成功组织管理成员行为的社区需要这些设计原则:
1.社区的边界定义明确。
2.管理集体财产的规则能满足内部需要和形势变化。
3.多数个体可以参与修正这些规则。
4.社区内部自己设定规则的权利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尊重。
5.存在监察成员行为的系统;社区成员自己承担监察任务。
6.有不同等级的制裁系统。
7.社区成员能够使用廉价的仲裁机制。
8.存在多层嵌套的制度管理属于更大系统的公共资源,可以组织拨款、供给、监控、强制执行和解决冲突等治理活动。
- 亚瑟·希梅尔曼详细区分了交往、协调、合作、协作4个概念。
1.交往,最简单,不需冒很大风险和承担很多责任
2.协调,意味着所有参与方需要分享信息,并在共同利益下更正自己的行为。
3.合作,希梅尔曼的定义是“交换信息、修正行动、为共同利益分享资源、达到共同目的”。
4.协作是集体行动中目标最为明确的。交往、协调、合作是协作的基石,再加上“交换信息,修正行为等等”,而且需要“通过分担风险和责任,分享资源和收益,为了共同利益增强他人能力,最终达到共同目标”。
合作理论
合作理论教会我们:
1.平衡惩罚和原谅。在认识新朋友、加入新群体时,第一步必须展现自己愿意合作。如果这个群体也愿意合作,你觉得这个群体值得信任,你们已经为未来的合作夺得先机。
2.公开奉献,不祈求或期待任何直接回报。发出寻求合作的信号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3.他人或者群体帮助了你的时候,要学会报答。
4.遇见陌生人时,寻求身份认同,寻找共同点并强调它们。
5.互相介绍朋友和网络以互惠互利。鼓励相互依存。
6.当出现社会两难处境阻碍进展时,构造集体行动的制度。
7.惩罚作弊行为,但不用太过分,尽量通过全社区成员的道德谴责来实施惩罚,而不是使用法律和警察。
协作理论
协作理论教会我们:
1.闲谈可以构筑信任,让协作顺利。如果你想让工程师协作,就不要退出他们讨论啤酒酿制的邮件组。人们从体育运动开始聊天,目的是寻求共同点,侦查可信程度。也许你们觉得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分享生活经验无关紧要,但这有可能构筑信任。
2.通过构筑信任,商讨目标,从互惠互利到共同利益。
3.通过冒险展示自己愿意为了共同目标修正自己的行为。
4.慷慨大方一点儿,有时可以把想要销售或需要留下担保的东西免费送出去。总是对网
络贡献力量,不求直接回报,尤其是只需举手之劳的时候。
5.和协作者互相学习。随时准备好学习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帮助同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