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翱翔集》人生感悟

浅谈书中安娜的死——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一)

2025-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轨道里的旷野

    【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完此书后,觉得安娜的死真是一场悲剧。同时,刚读完时,觉得安娜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不应该,好像感觉她是不是对待生命有些过于轻率了。

      然而,当我进行了书中需要的语句摘录后,我对安娜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已不那样看待了,好像存有了一种必然性。

      其实,书中有太多的细节在描述安娜对生活的绝望。

      安娜那么大胆的把她与情人伏隆斯基的关系告诉她的丈夫卡列宁。不是因为她这个人本身就傻,不懂顺应当时的形势,而是她太想摆脱那种她不想要的爱情生活了。其实,那个时期的俄国,结了婚的人在外面找情人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很时尚的事,特别是男性能找到一个有名望之人的妻子作为情人,会被认为是一种个人能力强的体现。在安娜心中,她与丈夫卡列宁之间的婚姻生活是没有爱情作为基础的。是呀,读到那个情节时有些不敢相信:安娜与卡列宁婚姻的结合,是经安娜的姑妈介绍的,据书中所写,卡列宁的年龄比安娜大20岁,但他们俩都属于公爵的后代。单凭年龄差距这么大,都很难想象有什么好的爱情。况且,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还是一个政治风云人物,他整天关心的总是那些与政治、工作有关的那些事,而很少会去关注安娜对爱情的需求。不难看出,他们俩的夫妻关系多是局限在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不正常关系中。于是,安娜为了让自己的那份爱有所安放,便把全部的爱投放到了儿子谢廖沙的身上,所以,她总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儿子。

      安娜经过几次心里挣扎后,其实她是想过和情人伏隆斯基私奔的。不难看出,一开始,安娜与情人伏隆斯基确实是存在真正爱情的,彼此都深爱着对方。因此,两人为了他们的爱情,都舍去了太多的东西。对于安娜,为了与情人伏隆斯基在一起,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丈夫卡列宁离婚,前提是把儿子谢寥沙给她。然而,当丈夫卡列宁为了报复她要离婚的这种行为,却不同意把儿子给好。安娜为了继续追寻那份爱情,后来竟然也妥协了,同意放弃原先自己的最爱,放弃得到儿子的想法。书中有过这样的语句,如果伏隆斯基真的同意带我远走,追寻我们的爱情,我想自己是会放弃一切同意跟他走的。而对于伏隆斯基,由于他是一向是个追求事业的人,但为了与安娜的爱情,他后来舍去了在军队升迁的机会,毅然的离开了军队。为此,还遭到了他母亲的斥责,反对自己的儿子为了爱情而这样做,从此以后俩人的关系便闹得很僵了。

      安娜对她想要的爱情欲望确实过强,有些变态。也许是当安娜舍去了自己原有的一切时,她便把所有的精力和想法停放在了情人伏隆斯基身上,一心想着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那份爱情。所以,她希望伏隆斯基随时陪伴在她身边,其实她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由于她对伏隆斯基那种强烈的爱使得她身不由己,一种莫名的对爱情的追求欲望在心中熊熊燃烧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方面,伏隆斯基其实一直都在尽力的满足着安娜。有几次由于工作的原因外出不在她身边,但由于安娜以各种理由写信让他回来,他都尽力的赶了回来。然而,伏隆斯基做出的这些种种努力,并没有赢得安娜的满足,而是提出更多的要求。

      是安娜对伏隆斯基爱情要求的太过,还是伏隆斯基不具备追求爱情最基本的条件?我在想,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伏隆斯基大多数的生活经济来源一直都是依靠母亲供给,也就是说他就根本不具备经济的独立拥有权和支配权。我觉得这是他为了爱情不能带安娜远走的根本原因。因为后来伏隆斯基为了满足安娜的要求,离开军队后,便与母亲闹翻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供给他足够的经济开支。就这样,伏隆斯基便没有了根本的生活来源。确实,这种情况,换作是谁,他都无法再有能力去追求俩人的爱情了。正所谓“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然而金钱,又不是万能。”这句看似有些俗套的话语,对于神圣的爱情也同样适用。

      从以上几个细节来看,安娜的死虽是一场悲剧,但也有其必然性。因为她所有的希望好像都已破灭。是呀,人一旦心中没了希望,便会觉得活着没意义,最后便容易走向自杀这条路。

      安娜的死,给了我们警惕:做事不能太过于用力,应有所满足,爱情也同样如此!安娜的死便是死于她的不满足,死于绝望。

……——……——……——……——

(阅读后,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