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军事家,司马懿当之无愧,诸葛亮能屡屡北伐皆因司马懿手下留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身处隆中观尽天下局势,隆中对长远的目光和惊天的才华,折服刘备。初出茅庐,被曹操笑称“诸葛村夫”,年纪轻轻,不足为虑,结果三把火烧的曹操闻风丧胆。
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要么寄人篱下,要么亡命天涯,没有地盘,没有兵力,日子混的十分凄惨。自得诸葛亮辅佐后,就没吃过亏,哪怕在曹操大军来袭的时候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反败为胜。赤壁之战后,让诸葛亮彻底闻名一时,此后夺荆州,取西川,平南蛮,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就在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的时候,诸葛亮生平最大的克星出现了。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大军事家,政治家,才华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其生性坚韧,能屈能忍,暗藏韬晦。司马懿最早被曹操召见的时候才二十三岁,当时曹操爱才,广招贤士。官渡大战大败袁绍后听闻司马懿颇有才华,想召见司马懿。结果司马懿称病在家,推脱了,如果当时出山辅佐曹操,帮助曹操建功立业,必然能成为曹操之下,他人之上的得力干将。显然司马懿深藏大抱负,对为人权臣并没有多大欲望,所以,隐忍了七年都没有出山,唯恐锋芒毕露。
后来正式进入曹魏,他深知曹操慧眼识人和非凡的谋略,所以仍旧低调行事,曹操却能看穿他的想法,他也懂曹操。刚才是做曹冲的老师,后来曹丕害了曹冲,曹操让司马懿再择一个太子,司马懿选择为曹冲守墓,尽其忠义。其实是为了不卷入太子的争夺之中,保全自己,暗中观察谁更有潜力。
曹操有一次问司马懿:“你知道脚为什么比手白?”司马懿摇头不语,曹操说:“因为它知道怎么把自己藏起来。”此话吓得司马懿立马跪地叩首,以表忠心。后来曹操去世了,生前对曹丕多次提到“司马懿这个人,有惊天才能,可当重用,但一定要提防”。
然而曹丕还是给了司马懿实际的兵权,重用了司马懿,司马懿也借此机会推翻了汉室,拥曹丕称帝,到后来曹丕才幡然醒悟,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按照司马懿的意愿在走,这其中获利的还是司马懿。曹丕称帝没多久,因病去世,临死前告知儿子曹睿:“司马懿不得不防,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杀之”。
回到北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是位劲敌,有司马懿在,北伐胜算大打折扣,但是也知道魏帝对司马懿的各种猜忌和不信任,于是在出祁山前听马谡建议在曹魏大肆造谣司马懿图谋不轨,果然曹睿听闻,罢了司马懿的兵权,遣回老家。那一次也是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可以一举拿下中原,结果曹魏危难之际,又请出了司马懿,司马懿迅速调整局势,转被动为主动,加之诸葛亮错看马谡才干,丢了街亭,第一次北伐大势已去。
此后司马懿采用防守战术,与诸葛亮长期对垒,五次北伐未有收获。这其中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从来都是被动防守,免战高悬,拒不出战,任蜀军叫阵辱骂,或是诸葛亮用计策激将,蜀军曾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嘲笑司马懿像妇孺,畏畏缩缩,没想到司马懿当着文武的面穿上女人的衣服,嘲笑诸葛亮愚昧。仍然拒不出战。
即便在蜀军粮草接济不上,抓住了蜀军撤退时的有利时机也不趁胜追击,让诸葛亮轻易撤退。最后直到诸葛亮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假如诸葛亮再多活个十年,司马懿肯定还是以防守为主。这其中的缘由耐人寻味,有人会觉得这司马懿只会打防守战,打不了进攻,实则不然。
孟达叛变的时候,司马懿得知,不待圣旨下来,连夜出兵,马不停蹄,十五日的路程,十日便抵达,没待孟达反应过来,便擒了孟达,兵贵神速!
在辽东叛乱的时候,叛军十五万,相隔四千里地,司马懿率四万将士。往百日,攻百日,返百日,长途跋涉,速度之快,以少胜多,攻术之强,不言而喻。
如此厉害的司马懿,为什么对阵诸葛亮却如此被动呢?是真的打不过,还是不想打?
先来看看诸葛亮著名的“空城计”。
司马懿在第一次抵御北伐的时候,破了街亭,逼得蜀军连夜撤回汉中,这其中耐人寻味的就是“空城计”,司马懿的儿子及手下将领都能看出诸葛亮在装神弄鬼,何况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但是司马懿仍然要撤兵,放走了诸葛亮。因此司马懿回去后,被罢了兵权,又回家养老了。司马懿如果不撤军,拿下了诸葛亮,那么回去后就不会只是回家养老,而是直接被曹睿弄死。
“烹犬藏弓”的道理司马懿心知肚明,曹睿一直忌惮司马懿,想除掉。又忌惮无人能抵挡诸葛亮,曾派家族亲信曹真率军抵御,结果大败,才勉强将兵权交给司马懿,若是没有司马懿,曹魏的天下时刻受蜀军的威胁。所以诸葛亮不能死,司马懿在对阵诸葛亮的时候,只能一边防止蜀军获得太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击溃蜀军,并且要保证蜀军持久的攻击力。诸葛亮当初敢用空城计,相比多少也是看穿了司马懿的顾虑。
不能击败对军,又不能被敌军击败,还要保证敌军能不断的进攻,这种战术比单纯的进攻防守要难得多。前有敌军,后有朝廷,都要致自己于死地,却能游刃有余,恐怕只有司马懿有这种实力,可见司马懿的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