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与大概念的关系

2023-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拾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时金秋时节,语文要素则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由此,我们可以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就是单元大概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大概念,只是要以这一要素为主要训练点。事实上,本单元的选文更多倾向于人文主题,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上则不明显。

第四课《古诗三首》作为单元首篇课文,应该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呢?借助干老师的解读,我对经典的教学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作为古诗教学,本课首次出现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这里干老师解释为预设的词语障碍,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词语障碍也可能是其他词语。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呢?

干老师指出了古诗教学的常规方法——读、疏、议,在此基础上提出经典式的解诗方式。即以诗证诗,以大问题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理解诗歌背后的含义。比如《赠刘景文》一诗,干老师借助符码的方式解读“荷、菊、橙、橘”所对应的句子类型,将诗歌教学引向身处,用诗歌的方式读懂诗歌。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我们跳出一般意义的古诗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当然,无论是疏,还是议的环节,都得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收获的机会,从而了解学生是如何解读阅读古诗中遇到的障碍。

同时,这一方法只有运用新的文本学习,才能逐步让学生明白这一大概念指向的是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纯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