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迷心事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一)
中信出版社张思婷译本起初有些反感“海明威、塞林格、村上村树竞相推崇的‘完美之作’”之类的推崇。心想,俺蝈蝈处女座出生,外加几十年潜心专研,也不敢推崇什么完美之作,就您这几位名气虽大,俺却一部作品也没读过的,又如何能推崇到俺心里呢?
但人生如戏,“神转折”偏偏就发生在未知的某一刻。说缘分有些太虚无,鬼使神差或许更贴切,反正记不得是“了不起”在勾引,还是“盖茨比”在召唤,俺终究没逃过命运的安排,扭扭捏捏地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碰面了。
开头没什么惊喜,既不面红耳赤,也不心惊肉跳,更没有附庸风雅的高贵敏感。俺只是读了,就读了下去。就好比俩初恋的小屁孩儿,虽然幻想过牵手的激动、亲嘴的羞涩,可真到那一步,又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一切算计和策划统统都毫无意义。用“爱如潮水”、“一发不可收拾”形容俺当时“忘掉一切感受”的感受没有足够,尤恐不及。只花了一天时间,俺就一字不漏地读完全篇。然后,抬起头,伸个懒腰,不自觉地又翻开首页……无奈夜已深,人已静,才强迫自己沉沉睡去。
这一睡,俺居然开始做起梦来,先是“中国梦”,后来不知怎么一滑溜,就滑溜进了“美国梦”。
呵,美国梦,它竟然不是那个老掉牙的美国梦。那个“臭名昭著”的美国梦,虽然像幽灵飘荡在空气中,可它拿盖茨比纯洁的梦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俺承认,盖茨比的梦无关正义,无关悲悯,但它并非渺小如尘埃、肮脏如排泄物。它有自己的宏大,宽广如人性、厚重如单相思。走过的路和吃过的盐告诫俺,纯洁不是纯粹,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也离不开药和酒。梦是比“文学的升华”还要升华的存在,但升华后仍然要生活,就得有“带着脚气”走下去的勇气。
盖茨比的梦跟任何梦都一样,总是来势汹汹,结果却不知所终。夜夜笙歌,繁华如梦。梦中的酒、梦中的肉、梦中的欢乐和梦中的美梦,说到头还是免费的慷慨更加诱惑人性。既然梦已结束,曲终人散,如春梦般的愉悦不如平平淡淡才是真。那凤头鸡尾的梦不做也罢,但又由不得你不做。于是,梦和现实就架起矛盾的桥梁,犹如在奈何桥边来回地拉扯,最终“桥梁”轰然倒塌,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到达“彼岸”。问题是,你若到达“彼岸”,又如何强求 “慷慨招来的人性”可怜你呢?
菲茨杰拉德用紧实圆润的“思流”,仿佛呲溜一下就写完整部作品。作品单纯得和盖茨比本人一样,也神秘如他的生意。俺一贯认为,在好作品面前谈技巧,形同跳梁小丑,主人一切尽在掌控,唯小丑自鸣得意。所以,那“呲溜”的顺滑比任何技巧都实在、受用。你只需进入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明明转折刚刚还在眼前,倘若回首寻它,它却好似被淹没在才走过的“脚印”中,只留下串串意念,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证据。
俺想,莫非这就是巨匠们乐于推崇的乐趣,转念又否认自己不争气的猜测,赶紧默念三遍“不当跳梁小丑”。
另外,令我着迷的,还有像被打翻的黄豆般滚滚而来的修辞比喻和幽默描写。俺得小心读着,避免一不留神或将踩上黄豆摔个四仰八叉。俺无意细数那一粒粒掉进心里的喜悦,不管直呼过多少遍“妙哉!”但此处,俺必须刹住车,将那狂欢的、执着的、悲悯的、无奈的喜悦留给后来者。
你若信俺,就请寻找张思婷译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吧。悄悄告诉你,俺正在收集该作品的各种版本呢。
二〇一八年六月七日 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