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目标

2022-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兰纳

我是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我一直觉得,人际关系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所以懒得维护各种关系。无论是和父母的关系,还是和朋友的关系,我从来不走心。

不过,在《心流》的一章——“人际之乐”中,作者建议,把“心流”技巧运用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一个群体有共同的目标,成员们为之努力,经常收到积极反馈,那么在群体中一起努力,便更可能感受到心流。而把“拥有共同目标”融入到日常的小事中,更有可能体验到与他人相处时的快乐。

回忆起来,我的家庭里,无论做什么事,每个人都是自顾自,几乎没有什么事是一家人共同完成的。大多数时候,小孩如果想帮大人做事,会被当做添麻烦的人。所以,我长大了以后,再困难的事我也从不找人帮忙,都是自己扛。因为我从小到大,从不知道做事可以找人帮忙,现在想来,对此我不用过度自责,而是家庭中压根没有这种文化。

书中提到,父母跟孩子互动的万式,对孩子成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持续的影响力。而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具有五个特点:

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

二是“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三是“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四是“投入”,即是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

五是“挑战”,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这让我想到今天发生的一件事——临近年末,公司年度考评工作又要开始。每年这个时候,我就会把考评用的两间会议室打扫一下,一般我会和另一位同事负责。

今天一早,我便跟那位同事约好,下午咱们一起打扫。想不到下午两点左右,同事说,已经打扫好了一间,言下之意就是一人一间、我有些纳闷,好像跟说好的不一样。跑到那间“已经打扫好的”会议室一看,会议室里仍然散乱着各种杂物,同事可能把擦了擦桌子,扫了地。

遇到这种情况,我不会再去找同事过来返工,而是自己一个人整理干净。其实我把同事找来一起继续打扫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俩目标一致,应该一起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但可能性格使然,我总觉得开口麻烦别人很不好意思。后来我想,我不声不响,同事可能觉得这就是打扫好了,我不说,她便不知道到底哪里还需要整理。

大部分时候我都是这样,心里不满,也不表达,于是对别人的怨气,自己埋头苦干,越想越气。其实,这对双方的关系都不好。好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彼此坦诚——我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希望你能给我什么帮助等等。越是清楚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大家沟通交流就更加顺畅,也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