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画册138】对话记录/活在静悄悄的课堂

2024-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李政涛教授对话佐藤学先生,探讨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定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问题。强调教育研究者的谦逊态度,提倡向教师和学生学习,以改变教育者和教师之间的权力关系。提出了静悄悄的课堂革命的概念,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关注学生的高品质深度倾听,强调教师尊重和信赖学生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学校里和所有美好和高贵相遇。

1.教育的本源是为了培养生命,让生命得以丰富。研究者应该谦逊地向教师和学生学习,改变教育者和教师之间的权力关系,破除理论傲慢和将田野研究与书斋研究割裂对立的误区。中外优秀的学者都注重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日本的教育学研究传统强调从实践中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在过去20世纪,教育研究界出现了三种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权利性关系、实践的理论化和实践中的理论。研究者应该深入观察教育实践,了解教师自身的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特点。作为研究者,应该指导老师解决教学难题,与老师们一起探讨现实中的教学困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互相碰撞、相生相长的过程中,达到了一种教育人的新的生命状态。静悄悄的教育革命已经在静悄悄的自然而然地发生。

2.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师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课堂缺乏创新和协同合作。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安静的,善于思考的,而不是嗓门大的。中国课堂改革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仍存在19世纪向21世纪转变的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还权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实现现代课堂的目标。理想的课堂强调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及动态与静态的关系。课堂需要多种多样的互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产生活力和体验。学习是一种细腻的活动,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静下心来学习才能真正有效地学习。

3.要克服当前的落后现状,需要在课堂改革和学校改革中进行学习革新,形成老师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网络。老师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静悄悄的革命”包括两种理解:一种是渐进的、缓慢的变革;另一种是深度学习,通过安静的力量达到想要学习的境界。

4.如何处理高品质的深度倾听与教学进度的矛盾?如何让老师的课堂安静下来?建议老师们要敢于创新,给予老师们自由度。课题的难度和拓展度一定要提升,只有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课题,才能够让学生静心下来去思考,这样课堂才能够安静下来。

5,教研观摩课时,观察者应在教室两侧,并尽量靠前,以便更好的感受学生的细微表现和教师的应对等等。

6日本中小学目前被广泛推崇的优质课堂特征是基于对话的探究的能动性学习,这与中国的教育改革相似。

7.如何在素养导向的新课改框架下进行教学实践?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包括价值观、目标、过程、方法、评价标准和典型案例。教师应该学会接受学生、工作环境和社会,尊重和信赖是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中的成长以及自我悦纳很重要。课堂是一种即兴创作,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活泼生命。

8.关于课题改革: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是一部教学改革的宣言,批判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主体性神话、绝对化、形式主义等观点。中国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正在进步,但仍存在问题,1.中国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高水平;2.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竖着标杆,要活在静悄悄的课堂;3.重新认识学习,发现活在课堂里,进圈圈的革命;4.中国式的教育现代化需要坚持反思;5.教师是课堂的主人,需要有自己的理论。

总之,教师需要做有理想的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要成为学习专家和反思型的实践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