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故事:超验主义者: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超验主义者: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在我看来,没有神圣的事实,也没有不神圣的事实。我只是试验者,我是个永不停息的追索者,在我身后从不存在着‘过去’”。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美国是一个宪政国家,她的宪法精神是自由。美国人民有着最接近大自然的纯朴生活方式。
建国初期,新生的美国有着三股地方势力:西部对北美西部的土地要求;东部对海外贸易和发展工商业的要求;南方种植园主对扩大种植业的要求。自由对于年轻的美国人民是进取的信念,为了保持各殖民地人民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们的自由就有了法律保障。
美国独立并没有停止在政治层面上。来自欧洲旧大陆的人们在此找到了一块文化上的处女地,独立后他们制定出了孟德斯鸠意义上的宪法和法律,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在北美,人与自然的互动产生出了这样一种人,他们有着完全不同于欧洲旧大陆的性格:美国性格。这种全新的美国性格,产生出了一种孟德斯鸠意义上的法的“精神”,同时也产生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完全不同于欧洲旧大陆。
这种新的美国特有的文化惯穿了整十九世纪的美国,它代表着一种新生力量,它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欧洲的阴影。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一八三七年爱默生发表的论文《美国学者》。那是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它宣告了美国文学脱离了欧洲的影响而独立。它奉劝美国学者不要成为学究、不要盲从传统、不要摹仿、不要被金钱腐蚀,要强调人的价值。
《美国学者》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的“独立宣言”。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已经由一个草创的联邦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的美国产生了代表美国性格的文学和哲学。在美国东部麻萨诸塞的康科德生活着一个作家群。他们中有小说家霍桑和爱伦·坡,散文家梭罗,诗人和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这里要介绍的是美国第一个本土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超验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出生于一八零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波士顿,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三个弟弟。父亲威廉·爱默生是牧师,他八岁时去世。此后,母亲露丝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计。
露丝有一家小旅店,供寄宿学生租用。爱默生兄弟中有四人毕业于哈佛。他们除了依靠母亲的辛苦工作所得和自己的半工半读外,教会与姑妈玛丽·爱默生不定期的资助,是成就他们的重要因素。
一八二一年夏,爱默生毕业于哈佛,随即来到他哥哥开办的女子学校任教,一八二五年离开,再入哈佛神学院中级班学习,以承父业。
一八二七年获神学学位,在其父的教会担任助理牧师。爱默生与第一任妻子爱伦·路易莎·塔克于一八二九年结婚,同时受聘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爱默生在教会的工作表现良好,深受教友爱戴。
一八三一年,爱伦因肺病辞世。一年后,爱默生因不赞同教会对奇迹的重视,同时也无法忍受教会的那些呆板的仪式与惯例,辞去牧师职务,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
旅欧期间,爱默生结识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渥滋华斯、柯立芝、和卡莱尔。这三位英国文豪对爱默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爱伦死后,爱默生写道:
时间从我身边流逝,
我仍然无动于衷。
生命的芬芳已经消失,
如同芳香的花儿曾经开过一样。
而在爱默生辞去牧师职务后,他是心中只有自由:
我将不再脱离我自身而生活,
我将不再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我的善良将显示善良,
而我的邪恶就是邪恶,
我将是自由之身。
一八三四年,回国后的爱默生开始研究歌德作品,从中他懂得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爱默生认为文学中最重要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思想。
从这时起,爱默生的诗与散文趋于成熟。名作《暴风雪》完成于这一时期,这些作品的直觉和洞察力极具特色。这一年,爱默生和莉迪亚·杰克逊结识。一年后,他们举行了婚礼。
由于爱默生在康科德定居,当时的一些名流学者,都来此与爱默生研究学问。他们常常在康科德与爱默生交流并做学术演讲。爱默生与他们于一八三六年组成“超验主义研究学会”,出版刊物并举办学术研讨。
爱默生从此一直住在康科德,直到一八八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于康科德的住所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一八三零年代的康科德宁静安祥,四周都是森林、丘陵和湖泊,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去处。
当时,围绕着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俱乐部”成员们的志向不是陶醉于山林湖泽,他们中有提倡对政府进行消极抵抗的大卫·梭罗,有精通二十种语言的废奴主义牧师西奥多·帕克,还有被当时的绅士淑女称为“令人恐惧的美国才女”的女权主义者玛格丽特·福勒。除了爱默生外,这些人都是易动感情,言辞激烈,冒犯习俗的人。这些人被当地人看作是一群怪物。
爱默生和同道们相比,显得非常冷静,福勒甚至认为他冷酷,同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反感,认为那是“新英格兰苍白的道德标准”。
爱默生对妇女得确有成见,他说过:“一般来说,妇女的意志薄弱,说话尖锐刻薄,且极不稳定。”他对婚姻态度是:“男人需要有个太太好犯犯傻。”
在思想上,爱默生和他的同道们相去不远,他主张小政府及个人自由,反对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们都是废奴派。爱默生曾在家中接待过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也卷入了实际的废奴运动。
爱默生始终认为自己是批评家不是战士,因此他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为此他深为苦恼。爱默生主张社会改革,但不是革命。
爱默生不主张任何暴力革命,他认为革命只能改变表面上的不合理制度,并不能改变人民的精神和思想,尽管建立了新体制,但人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与从前并没有差别。
他说“世界终结于个人,这是智慧的最后一个胜利。普遍性只有当它寓于个别之中,才会吸引我们。”他说,“没有什么比得上一个新人的吸引力。”
爱默生在《人即改革者》中说:“我想大家不会否认,我们应该确立风纪与方式,以便使自己得到应有的指导,并同精神世界建立更明晰的交流。也就是说,我不愿打消我的希望,即每个听众都会感受到内心的呼唤,去抛弃恶习、怯弱和局限,立足于他的本职,做一个自由有用的人,做一个改革者、一个造福大家的人。”
爱默生说的是,改革是必要的,但不是社会改革,而是精神改革。“我并非要提倡荒唐而迂腐的改革,我不想对周围的事情做过激的批评。那会逼得我去自杀,或者脱离文明社会所有的进步。”
爱默生认为他那个时代的工业和商业使人失去了完整性,拯救人性就是要恢复精神自由。人是关键,当务之急是教育教育者,教育者承担着教育公民的责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为此爱默生很热衷于去剑桥和附近小镇作演讲,他的听众是哈佛及其他大学的教授、学生和未来的神职人员,他们都是公民的教育者。
一八三七年,爱默生和梭罗相识。梭罗还在哈佛上学,他俩很谈得来。爱默生非常推崇梭罗的诗歌。后来,两人因种种原因决裂了,但是爱默生一直给予梭罗高度评价。爱默生说:“优秀人物间的友谊终止了,但他们的原则没有变。”
爱默生第一部重要作品《论自然》(一八三六年),讨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阐述了超验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本书呼吁人们要建立与自然的新关系、人对自然要超越实用的概念,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爱默生认为人们只要愿意敞开胸怀,就可以观察到自然的美,达到内心的喜悦与精神上的升华。
《美国学者》是爱默生在一八三七年发表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论文,一般认为这是一篇美国文化的《独立宣言》。
文章指出,美国学者要自信,要独立思考、要有独立的文化、唱自己的歌、描写自己的土地、刻划自己的人民。不要成为欧洲的思想应声虫。爱默生认为,学者应该是“思想着的人”。
作为真正的学者,爱默生说:自然、书、行动是最重要的事。研究自然以求了解自己、洞察生命及自然法则。书可以启发智慧,当一个人能直接领悟自然时,就不必依赖书本。他说:“当人能直接阅读上帝时,就不必浪费在别人的抄本上。”爱默生认为行动很重要的,没有行动,学者的思想就无法达到真理。
一八四零年,爱默生主编超验主义刊物《日晷》,宣扬超验主义思想。爱默生把自己的演讲辞集为著名的《论文集》,第一集发表于一八四一年,其中《论自助》、《论超灵》等论文是超验主义哲学的经典。
一八四四年的《论文集》第二集为爱默生赢得了国际声誉,他成为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
一八四二年一月,爱默生的哥哥约翰去世,接着,爱默生六岁的儿子也因病去世,爱默生夫妇陷入了极度的哀伤中。
爱默生为儿子写了一首长诗《哀歌》,表达他对孩子的哀悼,是英语中最好的挽歌之一。
在散文《诗人》中,爱默生对诗人的评价很高,认为在物质世界里只有诗人能体会其精神与思想,普通人难以察觉。他说诗人是思想的表达者、自然的洞察者、艺术的实践者。
他认为好的诗人应该既有直觉又有理解真理的能力。普通人对于宇宙与自然的奥秘,只有粗糙的认识,没有成熟的思想,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沉默的大众。因此需要诗人诠释、预言真理。诗人思索的是万物的本质,表达的是自然之美,是精神自由之人,是创造者。
爱默生认为“一首诗的精髓不是韵律,而是主题。”诗的形式随主题而定。诗人忠实地使用文字,写出必须被说出的东西。爱默生认为,丑陋的东西,是因为其中缺少上帝赋予的生命。诗人有能力从自然中找到上帝的生命。因此,诗人能穿过流变的外表,将永恒的本质揭示出来。爱默生强调,美国就是一首诗,天才的诗人的主题应该是这个时代和这片土地。
一八五五年七月四日,爱默生收到了一本诗集《草叶集》,他读后认为它不同凡响。七月底,他给作者惠特曼回了信,把诗集推荐给他的熟人,称诗集是最好的美国式的诗歌经典。这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封信,三十六岁的惠特曼收到这封信时,激动万分。
惠特曼发表了爱默生的信,同时出版了《草叶集》的第二版,并把爱默生的评论印在书背上。惠特曼是爱默生《诗人》一文中所描述的理想诗人。惠特曼十分欣赏爱默生对诗人的理想,他们两人的友谊保持了一生。
一八七六年,七十三岁时,《爱默生诗选》问世。爱默生在《界限》一诗的中描出了自己一生:
借着一帆顺风,
我一路远行,
归航的港湾已近,
每朵浪花都俏丽迷人。
爱默生的写作风格,融合了文学与哲学,哲理性较强。他用典故和具体事物来说明哲理,语言独辟蹊径、深奥难懂。他的散文中警句格言随处可见。
爱默生的思想受到许多学说的影响,以唯一神教派、古希腊罗马文化、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唯心主义影响最大。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超验灵魂,与心灵、精神、上帝同义,与柏拉图的观念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似。尽管如此,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在当时美国社会中仍是一个极具独创性的思想运动。
超验主义强调超越感官、相信自我,要每个美国人成为自信、自立、自助的个人。当人内在的神性发展出来,就能透过直观直觉来领悟体验上帝在自然中的表现,与上帝直接沟通,得以赎罪。
爱默生的思想睿智,他关心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尽管,爱默生没有一个严谨的体系,但爱默生把他的思想的表达的非常易懂、实用,同时也十分有效。
爱默生的思想乐观催人奋进,他说:“相信自己,每颗心都能与真理产生共鸣”;“性格决定人生,要自力更生、努力图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超灵’,每个个体的思想都能融入其中,那是心灵沟通的渠道”。这些思想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和生活的力量,激励着他们的创造精神。
后人评价说,爱默生是美国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也有人认为他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只是一个文学家。但无论怎样,都无法否认爱默生在美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早期的美国思想史,始于清教徒的宗教思想,然后是独立时期的启蒙思想,接下来就是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爱默生是这三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综合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民主精神。为美国的本土文化奠定了根基,让后来的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等人,摆脱了欧洲的影响,成为关怀自己的土地和民族性格的美国文学家。于是,在独立战争后,这群北美农民和商人不但从政治上脱离了欧洲的控制;而且在文化上,也摆脱欧洲的影响,创造出了具有美国性格的独特文化。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wiki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