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126
2024-1-4 一百二十六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论语·雍也篇》第七章。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一章是孔子在夸奖自己的弟子颜回。颜回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过,姓颜,名回,字子渊,在《论语》里大多数的时候称他为颜渊。
颜渊虽然家境贫寒,身居陋巷,但是乐在其中。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不仅学习勤奋,悟性很高,对老师也非常尊敬。老师讲的东西他从来不当面反驳,甚至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很少提问,也很少说话,以至于让人觉得他有点傻。但是“退而省其私”,发现他不仅掌握了老师讲的内容,而且还能够有所发挥,所以深得孔子的喜爱。
所以孔子有一次是这样来评价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就是说,我只看到颜渊每天都在进步,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停滞不前。这是一个在学业上极高的评价,“日有所得”。
颜渊在学习能力上让子贡也自叹不如。子贡说自己能够“闻一知二”,而颜回能够“闻一知十”,而孔子对弟子的要求则是举一反三。
总之一句话,孔子对颜渊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在这一章更是直抒胸臆,说“其心三月不违仁”,连他自己都认为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但是却称赞颜回实现了仁。司马迁在这一点是心领神会,所以在《仲尼弟子列传》中把颜回列为孔子众弟子之首。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这个三月并不一定实指三个月,是指长时间。类似的还有,比如,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恐怕也不是三个月,表示时间长而已。而“日月”则表示短期、偶尔这样的一个意思。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发现,在《论语》当中,我们经常听孔子说“不知其仁”。几乎对所有人,他都不判断对方是否达到了仁。唯有在本章确切的认为颜回符合仁,而且是长时间的。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其他的弟子有的能够保持十天半个月,有的就是偶尔处在仁的状态,如此而已。
“而已矣”是三个虚词连用,表达一种感叹。就是说这些人和颜回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有一种感叹,也更是一种遗憾。
那究竟什么是仁呢?《论语》里没有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记得我曾经讲过,仁实际上就是所有美好品德的集合,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只能无限的去接近,而没有达到实现的可能。而孔子在这里居然评价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这是一个极大的褒奖。
因为“三月不违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孔子在《里仁篇》里曾经提到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时时刻刻都处在仁的状态之中,能够关心自己,能够关爱他人。
但是有时候孔子又说“求仁得仁”,只要想去实现人,你就能够实现。似乎又很简单。孔子又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说,追求仁,实现仁,好像并不需要特别费劲。你如果费尽心力去试图达到仁的境界,那你又错了。因为仁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表现出来给别人看的。
也就是说,仁或者不仁,看的是心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在外部的表现。这就类似于佛教里边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你刻意去做,反而离仁又远了。
在孔子看来,有的人可以称得上忠,有的人可以称得上信,有的人可以被称赞为清,有的可能被评价为简,这些都是很好的品德。但是都不是仁,所以对于这些人,孔子只能说“不知其仁”。
所以我们学习《论语》也是从修心入手,才能够逐步的养成各种美好的品德。终其一生去实践,人未必能够达到,但是它作为一个理想目标始终存在。
孙中兴详解〔摘〕
这章没有太复杂的词汇。比较有趣的是“其心三月不违仁”:为什么说是“其心”而不是“其行”?“心”指的是什么?“不违仁”具体而言又指的是什么?“仁”是什么?这些都是颜回在孔门中独树一帜之处。
古注似乎对这些问题都没兴趣,前辈的解释重点各有不同。皇侃说:“仁是行盛,非体仁不能。不能者心必违之,能不违者唯颜回耳。”朱子有新的解释:“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戴望引用《易经·乾卦·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身体力行仁道,所以可以让人近悦远来,共同行道)。刘宝楠的说法是:“颜子体仁,未得位行道,其仁无所施于人,然其心则能不违,故夫子许之。”
如果不对“心”和“仁”做太高深的哲学概念讨论(孔子的概念如果很抽象,当时的弟子应该就不懂了,何况生在几千年后的我们),我推测“心”是指“修养”(“自我修为”self-cultivation是“出口转内销”的外国话),而“仁”就是和别人有关的正向关系。简单来说,颜回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的不仅是“修己”,而且还有“安人”(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钱穆注解
其心三月不违仁:仁指心言,亦指德言。违,离义。心不违仁,谓其心合于是德也。三月,言其久。三月一季,气候将变,其心偶一违仁,亦可谓心不离仁矣。
其余:他人也。
日月至焉:至,即不违。违言其由此他去,至言其由彼来至。
如人在屋,间有出时,是违。如屋外人,间一来人,是至。不违,是居仁也。至焉,是欲仁也。颜渊已能以仁为安宅,余人则欲仁而屡至。日月至,谓一日来至,一月来至。所异在尚不能安。
而已矣:如此而止,望其再进也。
今按:孟子曰:“仁,人心也。”然有此心,未必即成此德,其要在能好学。浅譬之,心犹薪,仁犹火。薪无有不燃,然亦有湿燥之分。
颜子之心,犹燥薪。学者试反就己心,于其宾主出入违至之间,仔细体会,日循月勉,庶乎进德之几有不能自已之乐矣。
天涯箫声 书 铎罡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