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彩线绣人生

2020-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两杠四星

--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艺术大师 姚凤琴

蒙古族刺绣凝重质朴、鲜艳亮丽,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之一,并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古代,蒙古族姑娘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从小都要学习刺绣,掌握家中各种针线活儿的技能,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的,主要是从长辈们的熟练的针线、刺绣中得到启发和传承。在鄂前旗就有这样一位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叫姚凤琴。她用小小的银针和五彩丝线绘就了幸福的人生,她是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艺术大师,中国鄂尔多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吗,担任过内蒙古最美绣娘专家评委。

1955年,姚凤琴出生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新寨则嘎查一户普通牧民家,小时候家境贫寒,和众多的蒙古族姑娘一样,她从小就受到家庭传统刺绣的感染,七八岁的时候,姚凤琴经常在一旁看姥姥和母亲刺绣,在她的记忆里,姥姥和妈妈总是坐在炕沿上边聊天,边绣花,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渐渐爱上了刺绣。她很喜欢帮着姥姥、妈妈递针线、剪刀,乐此不疲。心灵手巧的她也在旁边像模像样的跟着学。在还不能解决温饱的年代,母亲曾多次劝她,刺绣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多学正经营生。可是,她实在太喜欢这门技艺了,依旧勤学苦练。长此以往,姚凤琴的刺绣手艺慢慢娴熟,15岁时,她已经能在鞋帽、服装上把蝴蝶、蝙蝠、花朵等图案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了,母亲看到了她有这样的天赋,也就默许了她学习刺绣,还把自己的毕生的经验传授给她,从此,刺绣便成了姚凤琴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从那时起,她把刺绣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在四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她不断虚心求教,四处学艺和潜心钻研,她的刺绣技艺更加纯熟,在尊重传统刺绣手工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丰厚的地域文化,又加进了自己的风格和创新。

鄂托克前旗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艺术保留最完整、传承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姚凤琴正是借助于丰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创作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蒙古刺绣作品。从最初的大众绣品:玛瑙包、靴帽、荷包、靠垫、衣领、碗袋、摔跤服等绣起,先是给家人绣,后来给别人绣,再后来绣一些作品当艺术品卖。

说起刺绣,姚凤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她说:“在我40岁那年,得了重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闲暇之余做一些带有刺绣的荷包可以卖钱,补贴自己看病所需。当时觉得自己的病很严重,为了给孩子们减轻一些负担,也能给孩子们留个‘念想’,就开始大批量地制作刺绣作品。”随着病情好转和作品积累,姚凤琴开始意识到蒙古族刺绣这项技艺不仅仅只是能换钱的“手艺”,更应该成为传承和发展的技艺。  

她打破传统的多层布打被被作衬的制作技法,改为单层布作衬。为了在蒙古袍、蒙古坎肩的绸缎上应用单层布作衬,由于底衬弹性不一样,刺绣难度很大,多少次绣了拆,拆了绣,多少线绣断了,多少布绣破了,甚至双手被针扎的血肉模糊她都在所不辞,直至绣成功。后来她又尝试在蒙古袍上面用龙凤图案,下面配花叶图案,上小下大形成了整体造型搭配,而在颜色上形成了上下、边面色泽对应重复统一的视觉效果,绣面的画和衣的结合自然舒展,绣艺流畅生动,光泽鲜丽炫目,填补了蒙古袍只有绣花边没有绣花面的空白。一幅作品,秀起来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没有惊人的毅力是干不下来的,但是她做到了,姚凤琴天资聪明,头脑灵活,技艺高超,她的作品屡次获奖。

随后,她又开始向绣画技艺冲刺,在单衬上创作人物绣品,成功完成了《成吉思汗骑战马像》、《成吉思汗登基》等绣品,2013年开始她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在素缎上绣《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首访俄罗斯》的绣品,独具匠心,完成了蒙古刺绣从多层衬底到单层衬底、从传统小件绣品到大件绣品、从传统服饰边绣到画绣、从传统的生活用品绣到高端艺术品绣的历史转变。她的绣花技艺之高超令人咋舌。

此后,姚凤琴致力于蒙古族刺绣教学。她有时候外出指导这门技艺,两三个月都不能回家,每次外出培训都要带着好几十斤的作品辗转各地,免费教大家学习刺绣。她说:“这样,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项技艺了。 

姚凤琴说,她从2011年开始进行刺绣培训,至今已培训过2000余人。虽然她从小接触鄂尔多斯刺绣,但她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学习了各地区刺绣技艺,融会贯通,并创新改革,如今,她开展的是“订单式培训”,哪里需要什么类型的技艺,她就根据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深受大家的喜爱。

谈及对于蒙古族刺绣的创新,姚凤琴说:“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在教学时一直沿用最传统的手法和配色。但是在内容上,我尝试了人物刺绣,通过多个颜色的丝线体现人物的五官立体感。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将刺绣作品应用于各种物品上,如笔记本、手提包等。”

“我今年65岁,已经刺绣50多年了,从最传统的图案、花色到如今的创新,都是我自己钻研。接下来我可能还会绣十年、二十年也未可知。所以现在我希望尽我所能,把我们优秀的蒙古族传统刺绣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上它。聊起她的刺绣生涯和特色,姚凤琴如数家珍:“刺绣图案常见龙凤、鸟兽、蝴蝶、蝙蝠以及各种花卉、寿字、葫芦图等各种纹样,寓意吉祥、平安、富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蒙古族妇女精湛的技艺和刺绣艺术的无穷魅力,凝聚着蒙古族精湛的精神境界,绣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3月8日,她参加了在蒙古国乌兰巴特尔市举办的“神圣的蒙古族服装”多国展览。姚凤琴在2009年——2020年间在自治区各盟市多次开办免费培训班,免费传授自己的手工刺绣技艺,先后开班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培养和带动了转移农牧民妇女5000多人,还有不少外地人登门求教。

她还在在鄂托克前旗开办了郎腾稍民族刺绣厂,姚凤琴的绣品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精湛的手工技术独一无二,在50多年刺绣生涯中,姚凤琴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许多殊荣:八省区首届“天骄杯”民族手工艺品大赛蒙古刺绣类一等奖、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刺绣)比赛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艺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蒙古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种种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姚凤琴多年来的坚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将蒙古族刺绣永远地传承下去。

作者:薛金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