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嫣阳妈妈

不光是抑郁症,可以说,“疾病”这个概念天然就带有这种功能。我们讲过,很多人会把病人视作能力不足的个体。这既是污名,换个角度也可以是一种权力。你想,如果一个小朋友早上起床,告诉父母:“我今天不想上学,因为心情不好。”迎接他的多半是一顿“胖揍”。但如果小朋友不想上学,是因为头疼、肚子痛,父母就会给他请假,让他好好休息一天。可能还不光请假,晚上还要给他做点好吃的补一补。你看,“生病”这件事,就具有打破常规的权力。

而在大多数人际关系中,“抑郁症”就是把“心情不好”提升到一种有权力的、不容质疑的高度。在我做家庭咨询的经验里,“抑郁症”甚至可以看成青少年对抗父母的方式。什么意思呢?在没有抑郁症之前,父母理直气壮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你愿意也得学,不愿意也得学!”这时候权力是一边倒的,孩子只能乖乖听话。直到有一天,抑郁症来了。孩子发现“动不了了”,不是因为我不想学,而是因为生病了。这一下,父母的权力也就撞到了“钢板”:你总不能命令“抑郁症”消失吧?换句话说,因为病的存在,孩子获得了跟父母分庭抗礼的权力。

康复的难度提升

这么一说,生病还真可以给人带来好处。有人就会由此得出一个推论:“我就说今天有那么多抑郁症的人,都是无病呻吟,都是为了得到好处,才说自己有抑郁症吧!”

可是等一等,这中间有一个重大的逻辑漏洞。“客观上存在好处”,这跟“为了好处才得病”是两回事。一个更符合事实的表述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疾病存在的获益越大,康复起来越困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