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畫】臨江仙·宋·晏幾道

| 臨硯·臨江仙·宋·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蘋 通:蘋)



| 譯文
深夜夢回樓臺朱門緊鎖,酒意消退但見簾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湧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細雨中雙雙翺飛。
記得與小蘋初次相見,身著兩重心字香熏過的羅衣。琵琶輕彈委委訴說相思滋味。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雲般的身影回歸。
| 註釋
臨江仙:雙調小令,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
“夢後”兩句:眼前實景,“夢後”“酒醒”互文,猶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所雲“壹場秋夢酒醒時”;“樓臺高鎖”,從外面看,“簾幕低垂”,就裏面說,也只是壹個地方的互文,表示春來意與非常闌珊。
卻來:又來,再來。
小蘋:當時歌女名。
心字羅衣:具體意思不詳。可理解為壹種樣式很美或香氣很濃因而使人難於忘懷的衣服。
彩雲:比喻美人。
| 賞析
這首詞抒發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在作者眾多的懷念歌女詞中更有其獨到之處。全詞共四層:
第壹層“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這兩句首先給人壹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復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於他用的是壹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所以並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規寫法,就必須大力渲染夢境,使讀者了解詞人與其意中人過去生活情狀及深情厚誼。而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後樓臺高鎖”。即經過甜蜜的夢境之後,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並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至於“夢”和“樓”有什麽必然聯系,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壹句話,就會找到答案。這兩句的後面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回憶夢境,卻怨“樓臺高鎖”,那就等於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於高樓之上。請再看晏幾道的壹首《清平樂·幺弦寫意》:“幺弦寫意,意密弦聲碎。書得鳳箋無限事,卻恨春心難寄。臥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壹夜夢魂何處?那回楊葉樓中。”這首詞雖然也沒有寫出夢境,卻能使讀者聯想到,這是非常使人難以忘懷的夢境。以上所談是詞人第壹個場合的感受。另壹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壹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第二層“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三句是說,去年的春恨湧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細雨中雙雙翺飛。“去年春恨卻來時”,壹句承上啟下,轉入追憶。“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產生壹種莫名的悵惘。點出“去年”二字,說明這春恨由來非壹朝壹夕了。同樣是這殘春時節,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落花”、“微雨”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征著芳春過盡,美好的事物即將消逝,有著至情至性的詞人,怎能不黯然神傷?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致在夢後酒醒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蕩氣回腸,令讀者不能自持。記得在文革中,在壹次批判封資修的展覽會上,展出了大量的制作精美的謎語。有壹謎語就用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壹聯,打壹字,站在旁邊反復吟詠 ,覺得意境很美。後來看謎底,才知道是壹“倆”字,真是壹聯絕妙的謎語。
第三層“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歐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壹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詞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末兩句是說,當時明月如今又在,曾照著她彩雲般的身影回歸。壹切見諸於形相的描述都是多余的了。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不再寫別後的思憶。詞人只選擇了這壹特寫的鏡頭:在但是皎潔的月光照映之下,小蘋,像壹朵冉冉的彩雲飄然歸去。彩雲,詞中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其取義仍從《高唐賦》“旦為朝雲”來,亦暗指小蘋歌妓的身份。結兩句因明月興感,與首句“夢後”相應。如今之明月,猶當時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異於當時了。夢後酒醒,明月依然,彩雲安在?在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著到了壹種“癡”的境地,這正是小晏詞藝術的深度和廣度遠勝於“花間”之處。
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壹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於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於他和小蘋有過壹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夢後、酒醒、人獨立、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下闋寫詞人的回憶。詞人想到是兩重心字的羅衣和曾照彩雲歸的地方,還有那傾訴相思之情的琵琶聲。小蘋的形象不僅在詞人的心目中再現,就是今天的讀者也不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結構嚴謹,情景交融,不失為我國古典詩詞中的珍品。▲
| 背景·作者
晏幾道跟壹些歌女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之句,寫的就是歌女。這首《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也不過是他眾多懷念歌女詞作中的壹首。
晏幾道(1030-1106,壹說1038—1110 ,壹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壹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雲:“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
註明:原文、賞析、背景等均轉載於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