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无能
我们看旧社会、宫廷剧等,常常看到母亲生娃不是担忧孩子健康与否,自己身体如何,而是第一句问,男孩女孩?是男孩,皆大欢喜;是女孩,满面愁容。
我大学的一个室友,因为母亲在生她听到医生说,是女孩之后,立马哭了。哭自己的无能。当时的年代也可以用机器测量孩子性别,但是她母亲因为孩子是女孩之后,非常恨自己的无能。我怎么没生个儿子?她的母亲后来把这份怨恨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化解了。但是这样的经历,对于女孩来说,总有着与亲戚男孩,同龄男孩较劲的念头。
我的父辈也是极其重男轻女,爷爷辈只有很少的男孩,很多的女孩。富不过三代,在我爷爷那代开始落寞,由地主的童年跌落至温饱都不足的青春期。爷爷赶上大部队红军途径自己家,随着大部队行进。全国解放之后,爷爷回了老家。老家的温饱都是愁事,很多人饿死了。但是这样的情况也不足以抚平奶奶重男轻女,父辈重男轻女的念想。到了我们这一代,男子更加少了。姐姐们说,家族是阴盛阳衰,用这四个字来形容男丁少的现状。我听了之后,居然有点恨自己的无能。但后来想开了,基因由父亲决定,而不是我。
我像大多数女孩被男孩的养育方式一样,从小到大被叫着“儿子,儿子”。我家的姑姑们也管女儿叫儿子。小时候不以为然,上小学初中才发现,别人家的女儿真的是公主般的宠爱。有着女儿们该有的。我像个淘小子一般飞奔着,领着邻居们的弟弟妹妹们玩耍着,那是的我从不觉得女孩比男孩弱。
若干年后,亲戚的哥哥长大成人。当时还没有“啃老”这一说。即便是工作了的他,每次和女友约会都要伸手管长辈们要钱。他的要钱,像个无底洞一样,欲壑难填。而小学的我想张口批发冰棍的10块钱都觉得不好意思。很多人看到这,也许会觉得我知道心疼大人,我这么小的年龄就知道孝顺父母,多好的女儿。呵呵,自己经历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男孩的大嘴,是通过不断的给,喂养出来的。他挑剔、无能。而女孩们多数成就都要高于他。一个人的福报有限,童年的福报对于孩子过多,只能是害了他。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赶紧跑来问,男孩女孩。听到是女孩之后,脸立马拉下来。别人问,您家儿媳妇生的是男孩女孩?奶奶说,“臭闺女”。若是男孩,奶奶说,“儿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孩子和钱财一样,若是家族多一个男娃,会惯上天,多一个啃老者。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里《都挺好》中,两个哥哥论能力和吃苦精神,谁都不及明玉。而苏家母亲对自己的无能,转化为身体里强大的怨气,都发泄在了明玉身上。明哲理不清家庭序位,明成更是天天混日子。明哲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成是汲取母亲和父亲一生的积蓄去挥霍,也白白挥霍了自己的青春。当他把怒气从明玉身上转移,真正怨恨的是他母亲,而不是妹妹的时候,也许是他意念的转化。母亲对一个家族的影响,是孩子们的效仿和学习的。不论好坏,她都是孩子们最先模仿的对象。母亲的怨气、戾气化作她生前的旧物,她人走了,那种气息仍然在那些旧物上。父母们的无能是他们的无能,而不是我的无能。但是那种常年的痛苦感受,身体仍然记得,那种感受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减少一点。
父母的无能加之在孩子们身上,通过家族养育方式来传递给下一代。加之高房价、高房贷的压力,再有学区房养孩子,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加在我们这代人身上,两个年轻人赡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的重重压力之下,很多人选择不结婚,甚至不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