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4天+7组一步之姚+《写作这回事 创作生涯回忆录》读书笔记
今天阅读的是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的p90~p118页的“工具箱”章节,我感觉自己上了第一堂真正的写作课。
求学时代的作文写作方法,教师教的似乎还得也差不多了,几乎没什么印象。大学以后,自己几乎就没有写过东西了,工作以后更不用说。荒废多年的笔,重新提起来并不容易,哪怕重新提起来,很多时候也无从下笔,或者乱下笔。
今天的阅读,作者以工具箱谈了工具和木匠活,把遣词造句和语言风格娓娓道来。以前如果看着讲这些“基础”东西,我肯定会直接跳过,觉得这应该是文学专业人士才应该这么咬文嚼字,我们普通大众的写作,只有写得真诚、坦白就可以。然后,阅读后才发现,基础的东西就像是建房子打地基,只要你想写作,都应该认真学习,否则再怎么写也无法写出高度,就像地基没打好,楼房再怎么建高都会倒下一样。以前没有对字词句,语言风格引起注意,可能还是因为自己本身忽视再加上别人写得不那么吸引吧。
印象最深刻地,莫过于“副词不是你的朋友”环节。
“他用力地关上门”
“他摔上门”
有对比才会有差距,这样修改后,“摔”让整个句子都生动了,文字瞬间活了,似乎对作者“尽量避免使用副词”的告诫,牢记于心。
还有文中的对话,我一直都很害怕写对话,担心写不清楚,担心为了写清楚却又陷入文字累赘,一直都敬而远之。今天阅读了很多关于对话的表述:
“把枪放下,乌特深”金克尔咬牙道
“别停下,吻我”莎娜喘息道
“你这个混账刻薄鬼”比尔怒斥
也许,在阅读本书前,我会认为这些句子已经足够好了,或者说,我自己心中并无判定“好坏”的标准,只是觉得阅读起来差不多就可以了,读一篇文章是这样,读一句话也是这样,所以哪怕自己阅读的量再多,没有很大的提升。然而,在作者的指导下,才发现,真的好的还是“他说”、“她说”、“莫妮卡说”。哪怕是对话,依然要很少纵容副词这种蒲公英泛滥。有这样的方法论,虽然并不是说这方法一定是对的,但是自己会有意识地按照这种方法,在阅读过程把相关的对话内容抽出来,对比、分析、践行这个理论,然后自己再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