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今天把武志红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完了,读完的那一刻,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仿佛已经过了几个世纪。
有时候读心理学类的书籍会感觉到非常的累,却又欲罢不能。
累是因为在那里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关于我们自己的,关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于我们与亲人之间的,我们总是压抑了太多的东西,拒绝真实的自己。
欲罢不能是因为那种自发的趋向自我生命完整的源动力,爱和自由,那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怒吼的声音。
很多时候,我认为这些心理咨询工作者做的事情比许多当代的佛教徒更加接近佛法,宗教徒们总是在教导我们这是好的,这是坏的,要这么做,不要这么做,这种行为的教条主义只能导致我们内在的分裂,遮盖当下的真相,而在这些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眼里,没有好人和坏人的界限,每一个人的坏都是有原因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去帮助的,每一个人在遇见真正的自己后所发生的那种翻天覆地的改变都是令人感动的,这里没有天堂和地狱,只有人性流动的光辉。
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
当我们开始埋怨的时候,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我们都应该找个时间静下来好好聆听一下内在的声音了,理解,接受和改变,武志红说这是整个心理治疗过程的三部曲,我们总是希望直接去改变,却漏掉了理解和接受。
理解,代表了允许情绪的发生,尊重自己的感受,我可以悲伤,我可以愤怒,这些情绪并不是坏的,它是我们生命能量很重要的一部分。
接受,代表了对命运的臣服,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父母,我们还无法决定很多的事情,我们当然都希望一切都是好的,但若事与愿违,我们无法改变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唯有臣服,接受命运的洗礼。
改变,代表了一个生命的独立与尊严,我无法决定命运给我安排了什么,但我能够选择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没有任何人可以对我的生命负责,除了我自己。
武志红说,佛教说轮回,你上辈子的“业”下辈子承担,心理学也讲轮回,就是小时候受过的苦,长大了又受一遍,一遍不够,还要受许多遍,这是心理意义上的轮回。
这个轮回就是命运。如果你改变了自己,就是斩断了轮回。那些常打孩子的父母,你一问就会知道,他小的时候也是在挨打中长大的。这也是轮回,家族命运的轮回。这个轮回怎么才能斩断呢?唯一的方法就是从自己开始,把自己改变。不要指望改变老爸老妈,尽量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太指望改变老爸老妈,或因为童年的苦而严厉地怪罪他们,这其实也是在逃避。我们不能指责父母为什么不斩断他们的命运链条,我们只能从自己开始,自己斩断自己家族的命运链条。
武志红对孔老夫子是有意见的,孔子说,人的认识能力分四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武志红却说,在我有限的31年人生中,迄今尚未遇到真正的“生而知之者”,我所知道的心理学大师,都是“困而学之者”。
关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学而知之者,得到的是知识,而困而学之者,却是来源于内在真实的体验,体验和知识从来都不是一回事,任何以知识作为载体的真理,在我们真正体验到它之前,它只是纯粹的知识,甚至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什么都不是。
孔老夫子过于强调了伦理的作用,过于注重“身”的部分,却掩盖了每个人独立的“心”的部分,这就导致了我们通常对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够尊重。
有一次我和爱人去一个朋友家做客,在对方的家里发现在镜子、电视和桌子上到处贴着“拉丁舞”的纸条,我问对方这是什么原因,对方说她的女儿总是忘记练习拉丁舞。我去问她女儿说你喜欢跳拉丁舞吗,对方说喜欢啊。
回来后我与爱人就讨论这个事情,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做一件事情,真的总是会忘记吗,会需要这样到处去提醒自己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么只有一个可能,父母的意愿已经掩盖了孩子对自身的认知,而只能在潜意识里用遗忘的方式来表达抗议。
我们有多少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了,没有答案,只有一种深深的悲哀,我们的许多答案都是别人赋予给我们的,我们已经把自己遗失了,在再次觉醒之前,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觉醒,这是发自内在生命的怒吼,找回那个遗失的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