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不再害怕20岁
无人、寂静的夜晚,从粒粒可感的塑胶跑道迈入绿茵地,一脚下去竟被熟悉的轻柔怔得心里一颤。
闭上眼,眼前是阳光,宽敞的操场熠熠生辉,散发着青春气息和独属于大汗淋漓的痛快的诱惑力。越是仿佛远离世事,记忆越是爱找上门来。纷繁复杂的几年光景飘忽断续着匆匆略过,和舍友一起飞奔、手拉手散步闲聊,和哥哥大半夜躺在操场中间看星星,突然闪回并停在当年体育会考时一帮人像傻子似的边走向看台边大喊“壮哉我大首师”。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一直觉得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而成长意味着需要改变。改变的也许是手头做的事,也许是观念,也许是信仰,也许是看世界的方式,无论是什么,你认真读过的书、听过的课、爱过的人、思考过的问题等等终究会留下些什么给你。发生的一切都会成为你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最直接的体现,也许就在于你某一刻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哪怕是下意识的选择。
当然,飞速的改变之余,假若曾犯下幼稚的错,还能弥补;假若老友仍在身边,见面无需多言甚至“简单粗暴”,知己知彼不为百战不殆,只为一笑一瞥间的默契;假若翻开一本书便能品着一字一句从头翻到尾,静待花开,何尝不是莫大的幸福。
我终于不再害怕20岁“你不能同时又有青春又有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活,而顾不得去了解;知识为着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寻求。”这句话要是成立,好些人一辈子都在“青春”里挣扎呵。我此前陷入莫名的焦虑,虽然年龄实在不是什么一锤定音的属性,甚至不值一提,但“20”压下来就像隐隐之中要把“大人”拧进自己身体里,再也不能躲在“我是孩子,才不像那些大人”的心理保护伞下独享清高偷着乐,偏又没想好做一个怎样的“大人”,于是庸人自扰似的痛苦挣扎起来。
上课快迟到了,午后湖水波动着金光。我忍不住拿出手机,驻足。地铁到站了,我迈几步出来,只顾盯着电影画面,下一班进站的轰鸣起来,才恍惚着想起自己在哪。我笑自己,还真像那么回事,为艺术痴狂。
图书馆只有静谧、键盘声、电梯提示音和偶尔的脚步,我抱着心爱的情人敲敲改改,转眼就是半天。代码、文字,哪一个不是理性的思索伴以感性的认知和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哪一个终极目标不是真理本身呢?
到底是你选择了你的生活,还是你的生活选择了你?人生若是电影,回放时确实总显得“非如此不可”,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命运”,但我想或许不是生活选择了人,人若是还没有从这里逃跑,只不过是动机还没有攒足,还能得过且过、没看见更好的选择,而不代表世上不存在更想要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终归是我们自己选的,而我们的过去属于过去的我们。我们可以带着记忆走,但也不必被牵绊。更重要、更美好、更自由的是值得探索、大胆地挥笔泼墨的未来。
我终于不再害怕20岁
当我可以开始接受不完美,并且学会从不完美中看到想要的完美,同时仍不愿放弃自己对完美或者说更好的追求,当我可以开始包容世间更多的曾打上“黑暗”、“丑陋”或者只是无趣的存在,当我开始尝试着从心里屏蔽外界杂乱无章的声音,当我开始不停奔跑,我觉察到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20岁,迎接所谓“奔三”的十年,而它们其实在同一时间失去了标签化的意义。
我做好准备的,是去做一个更热情、更固执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