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说服别人----本质在哪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
言语得失,非常重要。有人说,世上有两件事难倒了大多数人,其一是把你的思维放到别人的脑袋里;其二,是把别人口袋里面的钱放到你自己的口袋里。其实,这两件事是一件事,都是说服别人的能力。你有了这个能力,有钱只是附带的事情。
而说服别人,难度看上去是很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学会的。但是这个又是如此的重要,是个人都需要学习这个能力。今天我就试试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
备注:
1:为什么现在的世界首富马斯克这么厉害,干什么就成什么,特斯拉电动汽车、火箭、支付等等。就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追问这个世界的本质,也就是他说的第一性原理。
2:在一秒钟内看到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本质的人,自然不是一样的命运,我们要努力去探索事物的本质,这个才是重点。
3:《黄帝内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意思为:知道它的关键点,一句话就把它概括完了。不知道它的关键点,说的再多也无用,还害人不浅。说的,也是抓本质。
关于说服力的课程与理论也可以说汗牛充栋、无穷无尽,这就让很多人都陷入其中,学了很多东西,最后一无所获。越学越迷惑。 那到底什么是说服力的本质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学习了很多大师的课程,最终也没有什么收获。有一天突然想起了孔子《论语·为政第二》第12章,是《论语》名句中的名句,我们可以称之为“金句之王”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学了很多,但是从来不思考,你就会很迷茫,那怎么样不迷茫呢?就是要思考。所以要逼着问自己,什么是说服力的本质呢?只有多思考,你就会去探索,这个也是成才的本质,本质是好奇心。
我们高一的时候,学习过一篇课文:《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里的名篇。是做思想工作的典范。我试试从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怎么样说服别人。而从中发现说服别人的本质。这样再去说服别人就很容易了。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本篇选自《战国策·赵策四》。
战国末年,秦国趁赵国惠文王刚死,年幼的孝成王初继位(前265),赵太后执政之际,发动了侵赵战争,并已攻下三城。当时赵国向齐国求援。而在朝秦暮楚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互不信任,所以齐国提出了要以赵太后幼子长安君为质的条件。面临赵国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围绕着送不送长安君为质的问题,人物之间展开了矛盾冲突。《触龙说赵太后》就是记叙左师触龙说服赵太后的经过情形。
赵太后出于对幼子的宠爱,不忍让其远赴他国为质。“强谏”两字,概括了许多为国家前途担忧的大臣们的劝说活动,无效。可见很多人都是这个方法:“强谏”,一般人都是这样的,所以说很难有效果。赵太后蛮横地拒绝了大臣们的“强谏”,并老羞成怒,声色俱厉地宣布:“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大臣们的“强谏”与赵太后的拒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能否打破这种矛盾的僵局,直接关系到赵国的安危存亡。触龙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去劝说赵太后,既非常重要,又极其不易。
我们来看看触龙的做法,首先触龙察言观色,避其锋芒。面对怒气冲冲、盛气凌人的赵太后,首要的问题是让她能够心平气和,平心静气,给人以劝说的契机,从而引起她谈话的兴趣,一步步进入正题。触龙拜见太后并不难,但见到太后谈什么却很关键,话不投机,三言两语也许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触龙反复揣摩太后的心理选择了老年人都共同关心的饮食起居话题,先从自己脚有毛病(也许是假的),不能快走谈起,以己推人,关心起太后的身体情况,自然而然,合乎情理。别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问候,老年人同病相怜的真实的感受,让赵太后冰冷的内心有了一丝的感动,她无法拒绝触龙提出的问题,于是“色少解”,和触龙交谈了起来。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谈话有了良好的开端。
2、大话家常,拉近距离。
触龙和太后接上了话,此时还不能步入正题,因为谈话才刚刚开始,太后也只是“色少解”,此时如果谈及人质问题,太后马上会翻脸不认人,必定会唾触龙满面。但谁都知道,触龙晋见太后不可能只是为了问寒问暖,谈话还要继续,怎样才能让谈话既显得合情合理,又自然会引到人质问题上呢?触龙于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请安排孩子。自己虽然脚有毛病,太后虽然怒气冲冲,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进宫求见太后,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触龙和太后谈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无形之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谈话得以继续事情向着触龙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
3、投其所好,请君入瓮。
应当说,触龙问候起居、关心孩子,都切中了赵太后的心理,但最能打动赵太后的恐怕不是这些,而是触龙的一句话,“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做父母的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赵太后溺爱孩子,众人皆知,触龙从请托孩子谈起,欲擒故纵,故意诱导赵太后谈及“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从而自然引到赵太后疼爱孩子问题上,这一对话深深地打动了赵太后。它道出了赵太后疼爱孩子的事实。此时,作为母亲的赵太后的心中也许会涌现出哺养长安君、持燕后踵哭泣、祭祀必祈祷的一幕幕往事。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为触龙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听由他摆布了。
4、晓之以理,循循善诱。
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十善业道经》说,“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意思是说,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说话的前提要讲一个“理”字,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我们根据《触龙说赵太后》这篇古文名篇,来总结一下:说服别人的方法。
说服有三步骤:
1.情感上达成共鸣。(触龙不是一上来就强谏。延伸到我们做销售的,首先不要一上来就推销,要先对方认同你,不认同你,很难说服对方)改变对方,本质上就是以情动人,人都是非理性的。
2.学会站在对方立场讲话。(要让对方自己说服自己,而不是你去说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底层逻辑,你基本上改变不了他,只能按照他的立场去说,才有一点效果,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一致,让人家感觉到你们是一伙的,人家也就会认同你。)
3.讲逻辑,讲道理,讲事实(这个是最后一步,也是成交,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才能讲出道理来,所以你要比对方高,层次高很多,才能讲出道理。所以也需要学习很多知识,不然你比对方层次地很多,也说服不了对方)
我总结了以上三步,基本上把市面上的说服力课程的大纲都包含进去了。当然有更加细化的,比如说十步、八步什么的。都是这个三步的延伸与细化。所以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所以讲话之前,特别是要说服别人前,一定要好好思考,不然就不要说,因为说了也白说。
不过也不难,就是那三个步骤而已。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你准备要怎么去说服祝英台呢?小孩子不听话,要一直玩游戏,你要怎么说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