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你是要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六便士?
“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男子,品相中庸,不善社交,但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儿女双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抛下妻子和儿女,孤身一人前往巴黎,只留下一份简信。“我不回来了。我的决定不能更改了”。没有解释,没有歉疚,如此决绝。
他叫查理斯·斯特里克兰,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
所有的人都觉得他疯了。毕竟,他不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小伙,也不是习画多年的专业人士,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够值得他抛弃现有的金钱、地位、家庭,去追逐一个看起来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梦?
可他不管这些。他住在一间狭小破烂的房间里,连续两个礼拜每天只吃一个面包和一杯牛奶,探索着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
直到后来,他离开喧嚣的文明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这里能激发他灵感的事物比比皆是,正是这些存在于他周围的事物让他结出了幻想的果实”。多年漂泊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可以栖居的归宿。
他在这里与一位叫艾塔的土著女子结婚,耕作捕鱼,晒椰换米,杀猪聚会,载歌载舞。斯特里克兰白天画画看书,天黑了便同艾塔一起坐在凉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他在这里创作出了一幅幅后来使他名垂青史的作品。在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的最后一次创作中,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的生活完全展现,将他的毕生追求、理想、灵魂全部倾注于这巨大的图景之中。
“他痛苦的一生似乎就是为这壁画做准备,在图画完成的时候,他那远离尘嚣的受尽了折磨的灵魂也一定得到了安息。”
最终,他却命令艾塔将这幅杰作烧为灰烬。他得到了自己追求的东西,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好世界,又带着骄傲和轻蔑,将他们付之一炬。
这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传奇的后半生。
月亮是头顶的理想,六便士是脚下的现实。
所以面对人生,你是要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六便士?
维基百科上有一段话:“so busy yearning for the moon that he never saw the sixpence at his feet”((他)是如此向往心中的月亮,以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而毛姆说的是,“If you look on the ground in search of a sixpence, you don't look up, and so miss the moon.”(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
按照张爱玲的说法,理想就像是人胸口永远的朱砂痣、窗前皎洁的白月光,而现实则如墙上的那一抹蚊子血,或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六便士和月亮,是作者给予每一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煎熬无比的读者灵魂深处的颤栗和拷问。
但是究竟谁能说清,选择仰望月亮和捡起地上的六便士到底谁对谁错?
豆瓣网友@独孤小月说,《月亮与六便士》给我们的答案是: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
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因而,选择的结果通常并不牵扯谁对谁错,最重要的是听从我心。
《无问东西》中,身处不同时代洪流的主人公们面对人生抉择之时,不约而同地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自己真实,行己所行,爱己所爱,不羁前行。于是,他们的生命得到延展,获得真正的自由。
毛姆在解释书名的时候也说:“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只看到天上的月亮,却从来看不到那六便士,现在我们仍然看到天上的月亮,但我们是站在地上仰望到月光,而且当我们的爱情不是憧憬和幻想的时候,却发现被月光照耀的现实也是美好的。只是我们谈起我们的生活曾经有那么多的快乐,但在当时却从来都不觉得快乐,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在新的生活要懂得让自己快乐。”
忠于本心,让自己快乐,就是正确的选择。
【听云说】
遇见更美的自己
文艺|美学|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