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书乐

2023-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惑惑来了

正月十六是开学日,我的寒假还有倒计时两天。

今年的寒假是从12月31日开始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提前放假了。以前在开学前常常会感慨一声:弃我去者假期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开学之日多烦忧。今年,在休息了这么长的时间后,在两个多月没有见到孩子们的真容之后,在日常生活都已经几乎与世隔绝的时候,开学,竟然让我有点期盼的感觉了。

昨天的年度数据统计给了我灵感,我突然想到,是不是也该对寒假生活也来一个总结呢?毕竟,自我感觉,我还是过了一个很充实的寒假的。

先来说说读书之乐吧。

不管读得认真不认真,我每天反正是要读几页书的,这是多年来的习惯,不翻书就不能放心地入睡。内容不限,也许是旧书重读,也许是读新书;形式不限,纸书也可,电子书也可,只要能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即可:我今天读书了。

读得最认真的一本应该是《经典常谈》,这是今年新更换的八年级下册必读书之一,我之前没有读过朱自请先生的这部作品。为什么要更换掉《傅雷家书》,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的一种说法是《傅雷家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太难了,孩子们读不进去。那么换成《经典常谈》会怎样呢?我个人的感受是:也许孩子们更不容易读进去。书当然是好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辞赋诗文娓娓道来,非博学者不能为也。而且,朱先生写此书的本意就是给中学生普及文化典籍,力求通俗易懂。即使这样,初二学生自主阅读也是有难度的,需要老师的引导。

还读了一部马伯庸的长篇小说《大医·破晓篇》,这是马先生2022年的新作,看标题就知道赞美的是医者仁心。故事的主人公是100多年前的三个年轻人,机缘巧合,怀着不同的心思,都走上了学医的道路,经历了在洪水、瘟疫、战争中治病救人的惨痛洗礼后,在受到前辈“大医”们的精神感召之后,他们真正明白的医者的责任,变得坚强、成熟,成了真正的大医。马伯庸的小说人物,往往来自于历史上的原型,而且史料充分,读来有一种真实感和厚重感,这也正是我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读这部书更是荡气回肠,心潮澎湃,很想写一篇读后感的,但是才只读了一遍,需要精读之后才能下笔。可是我迟迟没有读第二遍,为啥呢?因为他的又一部书吸引了我,现在才读到一半,题目是《显微镜下的大明》,很独特、很出人意料的一个切入角度,让我一旦打开,就欲罢不能。

还读完了一部外国小说《沉默的病人》,作者是英国作家亚历克斯·麦克利兹。这是一个关于杀人案故事,所以我以为是一部推理侦破小说——这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读到后面才知道,原来是和心理学有关的,写的是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作者在构思时采用了时空交错,虚实结合的形式,让人读得心累,却又被他带着想要探索、追寻到谜底,终于还是读完了。当我恍然大悟的那一刻,不由得称道:好书啊,读得费劲儿也值得!

掌阅还给我推荐了一部书《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作者是罗新。我以为是本古代言情小说,读的时候才发现它是一本历史书。推荐语是这样说的:“历史学家罗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比小说还好看,用新的语言讲不一样的故事。”我并没觉得它比小说好看,毕竟小说是以情节取胜的,而这部书是以史料为主的,才刚刚看了个开头,不能作评价,读完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吧。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很治愈,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都应该读一读,会深有启发。我想,如果胡同学、胡同学的老师、父母能读懂这本书,也许一个少年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给大家截几张图:

1 2 3 4 5

这只可爱、善良又聪明的猫咪,简直就是我家大聪啊!

总之,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