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的那个撒哈拉
【九洲芳文】
乐观是幼稚,悲观又何必。面对现实,才叫达观——抵达的那个达。
享受生活,并不是只享受她风花雪月的浪漫,也不是只享受她诗来歌往的唱和。
也许,是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摇冰压之时,我们仍能用断枝作笔,书写生活的真善美,知道生活的艰难困苦后,仍然满怀希望地热爱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的作者三毛,为了她前世的乡愁,决意搬去撒哈拉沙漠生活。
她的丈夫荷西因为深爱妻子,也去撒哈拉沙漠寻得一份工作。夫妻二人在沙漠里苦中寻乐,渡过一段难忘的岁月。
撒哈拉沙漠是一个狂沙飞舞、炎热干燥、严重缺水的地方,不仅物质匮乏,文明也落后。而三毛用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将一个黑暗的社会以轻松的笔调描绘出来,让我们知道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个部落,还有这样一群人,过着一种这样的生活。
撒哈拉的沙漠是一片壮美而浩瀚的沙漠,也是一片精神文明的荒漠。那里的人们不识字,妇女常年用深色的裹身布包住自己,面带黑纱,即使病了也不去医院,因为医院的医生是男人。
善良的三毛将自己的食物和药品分享给穷苦的撒哈拉威人。聪明的她用自己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经验帮邻居妇女们治疗一些小毛病,戏称自己是“非洲巫医”。
三毛免费教当地的妇女学数字和认钱币,但“学生”的流动性很大,她们意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
远离文明社会,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生活环境的反差,并没有让三毛的精神生活失落。
人的一生就如同浩瀚星空下萤火虫的亮光一样转瞬即逝,三毛一定是深谙生活的真谛,才能做出常人所不能的选择,行到旁人走不到的远方,领略普通人看不到的风景。
我们的生活环境相比三毛所在时代的条件,不知提高了多少倍。岂不说有几个人能像三毛那样舍弃优裕的条件去贫困地区生活,就是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时,我们能否像三毛那样做到积极乐观,向善向上。
为了追求心里的梦想,是否敢于不被世俗所拘束,执着地走在追梦的路上。看到老弱病残,我们能否以已之薄力,予他人以温暖。可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这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一句话。
生活不仅是甜的,还有酸辣苦。生活也不只是清风拂面阳光正好,还有电闪雷鸣暴风骤雨。
撒哈拉的生活是寂寞的,也是新奇随性的。也许三毛在决定去撒哈拉生活时,根本没有想过那里的生活场景是什么样子。可是,那有怎样?三毛前世的乡愁被抚平了,她的这段岁月是有意义的,她不枉走了那么一遭。
“乐观是幼稚,悲观又何必。面对现实,才叫达观——抵达的那个达”。这是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一书里的一句话,也是我认同读懂的生活态度。
【九洲芳文】投稿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