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二)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N1007赵娅娅

3

        说完了人的本能带来的思维误区后,接着聊聊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一时情绪所引发的冲动决策。这里面包含了别人的好意可能正是糖衣炮弹的互惠偏误,需要用理性分析来摆脱过去光环的禀赋效应,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不会落入赢者的诅咒。

        首先我们看一下互惠偏误是如何让我们陷入思维误区的。互惠的基本含义是: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好意,就不好意思推脱别人的请求。这种心理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因为对别人产生愧疚情绪,导致自己做了违背意愿的决策。

        互惠原理经常被别人用来让我们顺从去做某件事情。比如,我们平时逛街,见到某某水果店有活动,看起来非常地便宜,于是人非常地多。我们费尽心思挤了进店里,店员热情地招呼我们免费品尝水果,最后说一句:要不要买点尝尝。我们原先可能只是想想凑凑热闹,看看有多便宜,并没有打算买水果,但是最后因为抹不开情面,不得不买了一些。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因为不好意思去拒绝对方,促使我们购买了更多的水果。而在其中,除了互惠偏误外,还涉及另外三个情感类偏误,他们是沉没成本、故事偏误、框架效应。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框架效应指的是如果一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那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在里面,我们费尽心思挤了进去,这些属于沉没成本,为了不辜负这些沉没成本,我们会更加期待试吃,接着店员搭配一点常见的话术,就展现了框架效应的威力,最后互惠效应促使我们买下了水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几种思维错误呢?我们要清楚,互惠效应并不都是坏事。有时,互相帮助能让我们更好融入社会,但是别人的好意,也有可能隐藏着糖衣炮弹,当我们下次遇到商家的免费促销,我们可以清楚自己的需求,再考虑是否接受对方的好意,如果没有达到我们的需求,那么没必要为了愧疚情绪,而付出更多的成本,或者我们可以更直接一点,拒绝参加商家的促销活动。

        说完了互惠偏误,接着我们来看下禀赋效应。禀赋效应指的是人们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因为附加了感情价值,所以对这件物品的评价要大大超出未拥有时候。也就是说禀赋效应往往会神化我们已经拥有的财产,这种思维误区的危害在于因为感情的加成,导致我们对事物价值判断产生误差,从而引发错误的决策。

        举个例子,每当家里大扫除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家里有很多东西,比如小时候玩的玩具们,早就应该处理了,但是这时候禀赋效应就会跳出来,告诉我们,这样东西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的时间,于是我们会因为陷入某种情感中,而继续保留这些物品,但实际上,这些物品可能我们收起来后就再也没拿出来过,继续在角落里铺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思维误区呢?这里建议用理性来摆脱过去光环的禀赋效应,比如当我们面临了大扫除,就要分清楚哪些物品,属于目前对自己真的有用的,又有哪些是因为有感情的加持,导致我们难以抉择的,对于那些有情感加持的物件,我们要关注的是当初的情感,所以可以将这些物品拍照,保留照片就好,物品本身可以清理掉。

        情感冲动还会导致我们陷入赢者的诅咒,赢者诅咒指的是因为情绪冲动,导致无法明确心仪物品的价值,于是当出价的人越多,报价就会越高,超过我们成本预期的概率也就越大,最终即便成功拿下物品,也会产生亏损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20世纪50年代的德克萨斯州,有一块油田在拍卖,参与竞拍的每家公司都在估算这快地可以开采多少石油,有多少价值等等。当时所有公司的估价范围在1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之间,油田的价值很可能是这中间的某个数,但实际上,最终竞争成功的公司出价远远超过了1亿美元。而且多年后,这家公司就因为这块油田而破产了。

        这种情况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后来专家发现,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拍卖场所也都出现过,有经济学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结果发现,在拍卖场上,人们因为受现场情绪的驱使,变得过于自信,导致以较高的价格去买下了目标。同时,他们也因为对自己运营能力过于乐观,而忽视了投入与产出的差距,最终引发了公司的破产。这就是典型的赢者的诅咒。

        而后来之所以一再的重演赢家的诅咒,是因为事后诸葛亮偏误,因为每家参与竞拍的公司,都会发现当初的胜利者最终破产,所以会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然后告诉别人:我当初就发现了,以这个价格买下油田,肯定会亏本的,现在果然如此了吧。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当初自己也是这样子举棋不定,差点叫出高价买下油田。正是因为这样的自我开脱,让我们误会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预言家,对自己的能力判断产生偏误,从而让我们产生傲慢情绪,最终导致下一次拍卖中,我们谁都仍然有可能会陷入赢者的诅咒中。

        那么我们从众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其实要摆脱赢者的诅咒,最好的方式是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是说,在涉及到决策前,先明确物品的价值,接着确立自身的底线,知道自己的止损点在哪里,最后不要因为一时情绪的冲动从而去打破它。

        好了,综合上述,我们不难发现,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情绪的控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因为接受了别人的好意,从而陷入了互惠偏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认清楚别人的好意很可能是糖衣炮弹,因为无法割舍过去的感情,而导致禀赋效应,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理性分析来摆脱过去光环的禀赋效应,因为情绪的激动从而进入了赢者的诅咒,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先明确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设置止损点。这样才可以避免情绪对自己的影响,用理智来做决策的依据。

4

        说完了缺乏思考和情绪引发的偏误,我们再来聊聊和概率相关的偏误。

        这里面包含了失败者的经验,更值得我们警惕的幸存偏误,增加对事物的认知,才能避免直觉的误区的忽略概率偏误,只有不局限于片面的细节,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的忽视基本概率。

        首先我们看一下幸存偏误是如何让我们陷入思维误区的。幸存偏误,用一句话来总结:人们总是系统性的高估了成功的概率。这种思维偏误的危害在于,人们因为更容易注意到自己想注意到的、成功的案例,这导致了系统性的高估了成功的可能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国内最火互联网公司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市面上也有很多书籍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但是却很少有书籍在总结这些巨头公司当年的失败经验,这就很容易让我们觉得,只要把巨头公司的成功过程复制一遍,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于是,这几年创业潮里,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结果很多项目撑不到一年就纷纷消失了,这就是典型的幸存偏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这些巨头公司的成功的过程,,却忽视成功的概率,一百家同类型公司里,可能只有一家公司成功存活下来,但是人们只看到活下来的这一家公司,从而高估了成功的概率。其实,成功是过程和概率的结合,我们不能只盯着成功公司的过程,还要考虑到成功是具有概率性的,不是每个公司走同样的路,做同样的事情就能成功的。

        之所以我们会系统性的高估了成功的概率,背后还隐藏了稀少性谬误的思维陷阱。稀少性谬误指的是我们对某些稀少性事件,会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去真切的接触一家知名企业,更别提去彻底的分析这家企业,所以会在分析对方成功原因的时候,不自觉的夸大某方面因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幸存偏误和稀少性谬误呢?在这里我们建议,要想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首先需要想保持头脑清醒,可以多去看看曾经有过大前景结果却失败的项目,接着应该了解事情的全部,而不仅仅是成功的案例,对于失败的案例更要多加参详,这样成功的概率才能增加。

        说完了幸存偏误,接着我们聊聊最容易让我们混淆的忽视概率。忽视概率是指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观理解,因为过于追求零风险,从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在交通安全领域,飞机和汽车是经常被对比的对象,新闻经常报道经飞机失事,导致大家人心惶惶,不敢坐飞机。而报道汽车失事,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导致了人们在主观印象中感觉:飞机的事故率比汽车大、飞机的事故严重性比汽车大。但实际上,飞机的事故率大约为三百万分之一,乘坐飞机要比汽车安全22倍以上,实际上选择飞机出行才是最安全的,可是我们被事故的严重性后果所影响,从而主观认为飞机出事概率比汽车高,忽视了客观的概率分析,最终导致我们做出错误选择。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缺乏认知,导致我们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从而太过于追求低风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误区呢?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低风险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意义的,比如要想避免交通意外,那么你不出门好了,但这一点都不实际。其次,我们要意识到,只有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才能做好正确的概率计算,最终得到合理的答案。

        那么,如果说,我对某一个事物,有很多认知,就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吗?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过多的表面化的细节描述,有时候也会干扰我们的判断。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点:忽视基本概率。他会让我们沉迷于细节线索之中。

        假设现在电视新闻播出,有一个学生被人砍成重伤,那么凶手是哪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呢?第一种情况是一个随身有带刀习惯的外国人,第二种情况是一个来自中产家庭的学生。很多人凭借带刀这个细节,而果断的选择了前者,但实际情况是,后者出现的可能性要远远的大于前者。

        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我们有了相关的细节,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分为了两个独立的系统,系统1负责处理直觉化、情绪化的事物,而系统2负责处理逻辑性、较为缓慢的事物,当我们接收到某个具体信息后,往往会首先经过系统1并且做判断,因为这样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消耗的脑力也比较小,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做了选择,那就陷入了忽视基础概率的陷阱里,这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这个人不动脑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忽略基本概率的误区呢?这里的建议是,当我们面临概率计算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已有的常识,接着不局限于片面的细节,这样才可以了解事物的全貌,从而做出合理的概率计算。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知道了很多时候即便我们看似参考了各种统计数据,但实际上依然有着很多的误区,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只看到成功的案例,更要重视失败者的经验,在增加对事物认知的基础上,避免直觉的误区,在尊重已有常识的前提下,不局限于片面的细节,从而了解事物全貌,得出合理的概率和决策。

5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里,我们如何怎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情绪对决策的干扰?我们如何才能绕开概率的陷阱?

        《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列举清单的形式,用了52个章节来帮助我们避免落入思维的误区。我们把这52个错误,进行归类,归结出了三大类误区:缺乏思考引发的错误、因为情绪引发的冲动决策和与概率有关的错误。

        我们知道,人的本能是经过无数年演化形成的,但在现代社会里,这种本能会导致从众、权威、团体等各类偏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对比效应来破除从众偏误,在尊重权威的同时保持自我,当发现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应该接受现实,拒绝自我欺骗,客观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当别人表达好意之时,需要分清楚是好意还是糖衣炮弹,遇到因为无法割舍过去的感情,而导致禀赋效应,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理性分析来摆脱过去光环的禀赋效应,当出现情绪的激动从而进入了赢者的诅咒,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先明确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设置止损点。这样才可以避免情绪对自己的影响,用理智来做决策的依据。当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之时,不要忽略了失败者的经验,要增加对事物的认知避免概率误区,同时在尊重已有常识前提下,不局限于片面的细节,从而了解事物的全貌,得出合理的决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