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永远走在勇气修炼的路上

2023-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霞光倾城

厦门勇气更新大会上,作为自愿者的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与《勇气之路》亲密接触的读者。虽然有过共读《教学勇气》的基础,有刘芬老师的引领,语音领读者们的倾情朗读,自我的沉潜阅读,但在从读到行,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今晚参加了第一章内容的共读,在小组分享时,我对于“勇气”这个概念是理解的,而且在经历过跟着吴校共读《教学勇气》,跟着兰儿老师做镜子练习,平时也注重正念冥想等的练习,但真正在生活中去面对权威时,我还是会觉得胆怯,不敢言语。上学时怕老师,工作后怕校长。

五中的邓校长认为,作为学生怕老师,那可能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作为已成人的教师跟校长相处时,放开心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校长希望老师是怎样的?在校长眼里,每位教师在业务和品德上是合格的,校长没有理由随时盯着老师。作为老师来说,跟同事友好相处、资源共享、互帮互助;作为领导的角度来说,业务能力不差,学科教学不弱,要有底气;自己申报课题,大胆跟校长说,得到校长的支持。心态平和、站在校长的角度来看,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受欢迎的。这样的教师,无需惧怕。我是称职的,就有底气,要相信自己。

邱定平老师提议,我们可以去回溯自己的童年,寻找到害怕的原因。去看见父亲的严厉中有没有爱?从自己的深处去挖,转念去想,去欣赏自己。

“从本质上讲,领导力体现在持续不断的日常实践中,它是一条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也让他人成为最好的他人的路,而处于最中心地位的就是勇气方面的实践……”“勇气之路”是通往领导力的向导,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伙伴们觉得,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争取主动发言,主动展示、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努力回归真我状态,像婴儿那样,保持那份“真”,就是做到有勇气了。

这样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勇气之路其实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修行之路,我们此生将永远走在勇气修炼的路上。

帕尔默先生说:如果我们愿意接受挑战,努力成为身心完整的人,这个过程就不可能独自一人完成,至少一个人走不远。想要一路不听地走下去,我们需要置身于人与人构成的信任关系中;想要持续走向不再割裂的生活,我们需要有坚韧强固的社群支持。让“心之所往”和“身之所从”重归一处的内在之旅,需要我们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群,这种社群现在还不多见,我将其称为“信任圆圈”。

在第二次分组讨论时,我们交流对信任圆圈的11条准则的理解时,仔细读读,发现这11条准则都有难度,要做到还真不容易呢。

“开迎乐见”指打开胸怀、致以热忱、迎见他人,包括欢迎并支持多样而不同的视角、观点、做法。

最初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但仔细读一读,却发现自己还没修炼到位。对于别人的观点、做法,特别是身边的亲人,有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观点,我不一定能接纳,然后就会产生对抗,当然这主要是跟我家先生之间。于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观点不一致,产生摩擦。唉!此刻再读再品,觉得自己在这一点上做得还很不够。从今天开始,我得去好好练练。

尽最大的可能,整全地“临在当下”——这一条,我觉得更难做到。晚上开会前,我在忙着整理学校课题申报评审书,虽然为今晚的会议作了闹铃提醒,还是舍不得丢下那个工作,上了线,脑子里还在盘算那个工作。这样的状态是身心分离的,没有做到整全地“临在当下”。

即使是“邀请而不强求”这条准则,现在想想,也没有完全做到。每次组织孩子们晨读时,虽然嘴上说不管来几个孩子,但看到只来了几个孩子时,内心里还是有些不愉快的,这种情绪就是一种“邀请”未被满足的“强求”。

这么一读,对书中的好多观点多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想,这也是在修炼吧。

时时练、事事练,永远走在修炼勇气的路上,我心安然。

附上一张照片,良快老师在主动发言的时候,把我给带出来了,勇敢地做了一回被动的“抢麦”。抓住机会,分享了我们一组交流的情况,也算是勇敢了一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