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坐火车的经历
最近出差两次,坐了两次火车,一次是高铁,一次是普通快车,区别还是挺大。
第一次是坐高铁,比较来说有这么三个特点:
一个是旅行环境好。体现在行李少,车厢内不拥挤,舒适感强。由于坐高铁的人是出公差或者是收入较高的人,出差的经验多,行李尽可能少拿,够用即可,上下车容易,自己方便。行李架上经常有空余的地方,旅客去厕所、或者打开水行动比较方便,高铁上全程禁烟,不可能吸到二手烟,有利于健康。
二是大家有礼貌,相互说话,交谈的声音比较小,顾及他人感受,大声喧哗的人少,高声打电话的人少,需要别人帮助说谢谢的,人比较多;由于旅程旅行时间短,吃东西的人少,车厢中异味比较少,空气相对清新。
三是旅客素质相对较高,注意保护环境,垃圾比较少,且不乱扔,把垃圾都放到垃圾袋里,服务人员收垃圾时,大家配合的比较好。人员穿着比较干净,注意个人卫生的人多。
第2次坐普通客车,也有这么三个特点:
一是履行环境差,由于车票价钱低,乘坐普通客车的大部分人,相对来说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或是农民外出打工的人,体现在行李多且个头大,行李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行李,有编织袋,有大旅行包等,显得非常拥挤。有的座位上一个对面,共坐6个人,有4个人拿着大行李箱,都挤在旅客的中间,腿全都伸不开,过来过去,外出打水去厕所很不方便,由于车厢连接处即可吸烟,烟头乱扔,个别不自觉的旅客,在车厢的一端吸烟(接近连接处)对车内的空气和环境造成了影响,对人的健康很不利。
二是旅客礼貌意识需要加强。说话声太大,大声谈笑,大半个车厢都能听得到,打个电话毫无顾忌,电话里容易听不清,告诉对方接站,似乎是一个地铁线的名称,一会儿是7号线,一会儿是5号线,前后竟打了4次电话,当然与他们出门的机会少,对城市的情况不熟有关,仍能明显感觉与她们准备不足有关,前后老是在变化,几个人在在争议中通知,在通知中争论,导致接站的人也无所适从。有的旅客竟然把大行李箱放到了过道,体型较瘦的也很难挤过去,提醒他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对方竟然显得很不耐烦。
三是旅客个人素质仍需提高,由于旅行时间长,需要食物的补充,产生的垃圾多随意乱扔的仍有小一部分,有一位旅客竟旁若无人的嗑瓜子,把瓜子皮扔到了地上,尽管列车员不停的提醒和打扫,由于保护的人少,不注意的人多,环境仍然是不好,说话不讲方式,个别时候态度蛮横。
我这样说,倒不是自己素质有多高,而是将两次坐火车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供大家观察与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全方位素质,发展经济,多挣钱,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使之惠及大众百姓。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