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家乡美]征文|南昌滕王阁和初唐诗人王勃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c69820986f098e5a.jpg)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并称中国江南三大名楼。王勃是唐朝初年的年青诗人,因诗才名冠天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上元二年(675年),王勃于滕王阁上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朝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更为滕王阁凭添佳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27686f6d150a864b.jpg)
南昌市历史悠久。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4000多年前的夏朝时,南昌居住着"三苗″,是炎帝神农氏后裔,后来称为古越族。春秋战国时,南昌地域先后是吴,越,楚的势力范围。秦朝时南昌地域属九江郡,但尚无城池。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的吴郡,豫章郡和会稽郡。平定了豫章郡后,灌婴立即设官置县,首次立南昌县为豫章郡郡署所在地,取"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之意。南昌居鄱阳湖平原的中部,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城区以北是赣江注入鄱阳湖的尾闾地区,江流分岔,港汊密布。西北部有绵延近百公里的西山,恰似一道屏障竭起于坦荡的平原之上,气势格外壮观。从西山麓到赣江边,红壤丘陵起伏,冈阜浅丘似浪。东郊是有"鱼米之乡″美称的赣抚平原。南昌水陆交通发达,地理位置险要,是沟通江淮与闽越的要冲,扼守荆楚与沿海的咽喉。
灌婴在南昌县夯土筑城。历朝历代中,随着南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到了唐朝,城区面积已是灌婴城的两倍,而且改为更为坚固的特制青砖城墙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州(今南昌市)都督时,在赣江边的城墙上修造了一座楼阁作为别馆,因李元婴此前被李世民封为滕王,该楼被称为滕王阁。它首次开工峻工之日都在农历九月初九。这是历史上首座滕王阁。
唐代的滕王阁,建筑特色与众不同,有着"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文学家韩愈撰文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其有"江西第一楼″之誉。因其高度和面积都胜于其它阁楼,所以被列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唐朝之后的1300多年,滕王阁屡毁毁兴达28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历史上最后一座滕王阁于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今天的滕王阁,是1983年动工,1989年峻工建成的。它是根据古建筑大师梁思成1942年所绘的8幅草图,并参照“天籁阁″所藏宋画"滕王阁″建筑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ce79dc5b61e9def8.jpg)
现在的滕王阁,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内有地下室。地上部分净高57.5米,釆用明三(层)暗七(层)(带电梯)形式。整个楼区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尽头南配以″压江"亭,北配以"挹翠亭″。主阁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门窗别透。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平面则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鲲鹏,巍峨壮观,气势恢宏。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其面积,都远胜于历代旧楼,同时也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ac063c85108e25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4336b820efb5278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04f6f1d5d8e5ee10.jpg)
登楼临水,要从挂着"滕王秋水″牌匾的大拱门走入,在散发着古朴的红木芳香的售票窗口买过门票,就可进楼阁景区了。穿过如盖树荫,踩着滕王阁前太极广场上用不同颜色的石砖铺成的八卦图,那巍峨雄伟,寤寐思服的滕王阁耸立于天地之间。踏上两重石阶,来到一楼大门前,正中飞檐之下高悬"瑰伟孤特″的横匾,流金溢彩,两侧擎天立柱上的对联,是毛泽东主席手书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的千古绝唱,龙飞凤舞,神釆非凡,一下就唤醒了心中那澎湃的诗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2f409f87554a914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80835c07f415bd1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5d71401b885514ba.jpg)
走入一楼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实融为一体,生动描绘了王勃赴滕阁盛会,挥毫作序的场景。第二层是大型壁画《人杰图》,画高2.5米,长20多米,画面展示了自先秦至明末的80位江西历代名人,让人感叹江西自古英杰辈出。第三层以灰蓝色为基调的大型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画中的杜丽娘因思念情郎柳如梅,卧床不起,憔悴不堪,让人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唏嘘不已。《牡丹亭》剧本写成于公元1598年,第二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由此而从一座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第四层是壁画《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向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充分体现了江西山川秀美,造化钟灵的特色。第五层中厅正中屏幕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雕刻而成。五层西厅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取材于滕王阁首建者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传说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滕王的蝶画当时非常珍贵。壁画中,蝴蝶翅膀是贝壳粉末碾碎敷的,花瓣采用蛋壳拼成,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站在画前,只觉满室蝶飞,百花盛开,恍惚置身于春光明媚的三月江南,草长莺飞,群芳姹紫嫣红,无数的彩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好一幅让人沉醉的百蝶百花图啊!它不正是江西美景和初唐繁华盛世,文化流光溢彩,百花齐放的生动写照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ecd5abf6d3512c5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77c4b47c158d2a4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09088462a405148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8db7de85559ab088.jpg)
站在楼上,漫步回廊,极目四望,只见江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津渡,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林立,大桥如虹,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派城市繁荣之景。令人心旷神怡,久久不忍离去。沿江望去,只见亭台廊榭,错落紧连,碧瓦红檐,绿树掩映,小桥流水,古雅清幽。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4a7e12ba933f591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f518ca744341658f.jpg)
自王勃写下《滕王阁序》后,他的才名便与滕王阁连为一体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的祖父名父亲都是文学家。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时人称道。王勃自幼聪颖,九岁即对古籍纠误,并写十卷《指瑕》。不过,王勃的贫寒的家庭没有给他提供走向仕途的政治凭借。所以他从小便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关心国家政事,寻找机会上书献颂以自荐。年方15的王勃上书巡行关内的右相刘祥道。在上书中抨击朝廷的穷兵黩武政策,反对讨伐高丽。认为虽能开辟疆土,却劳民伤财,使士卒疲乏,百姓惊惶。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右相看后赞为"神童″,并上表举荐。17岁时王勃应诏面试,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及第后被授为朝散郎的官职。并经皇甫常伯介绍,任沛王府修撰,很得沛王李贤的欢心。然而正当他做着以文章经纬天地的美梦时,灾难却降临到他头上。
当时的宫廷朝野风行斗鸡的游戏。王公大臣不惜倾家荡产,诸王之间也以斗鸡取乐。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毕竟年轻,开玩笑地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鸡,以此为沛王助兴而矣,并无深意。不料该文被唐高宗看到,大为不满,认为这是"交构之渐″(挑拨各王之间关系)。由于王朝的兄弟为争夺王位而骨肉相残的玄武门事变,加上高宗本人也经历了类似的事件。所以王勃的戏作无意中触动了高宗这根最敏感的神经。立即下诏废除王勃官职,当天斥出沛王府。神童王勃,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了。他的内心凄怆悲苦,愤激难平。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写道:"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我)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从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代指圣贤)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被免职后,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陶醉,使他写下了许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主要是朋友酬唱,仕途艰难的感慨和乡思。如《别薛华》,《重别薛华》,《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他,王勃都称病辞谢。返回长安后,大臣裴行俭和李敬玄共同选才,闻王勃文才名气,又多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诏,就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打击。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2c4807e3c501e064.jpg)
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在今海南省)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了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写完了十几卷书,完成了二十八篇鸿篇巨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今南京),九月初到了洪州(今南昌)。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这是一篇精彩的骈体文,通篇词彩绚烂,对仗工整,而气势自然奔放。没有堆砌铺排之病,文中描绘滕王阁四周景色和大宴盛况,意境极为开阔,结尾感慨人生,自抒身世,无限愤慨,溢于纸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北海虽遥,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到达;早晨虽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我地位卑徵,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西汉的终军终子云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法象他那样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悫(音鹊,诚实之意)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慨,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一个富有才情而又有建功立业壮志的诗人,因为他的环境和遭遇,使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往往在愤郁不平的同时,表现出更加的积极进取。而《滕王阁序》正是这种"才情″和"壮志","不平感慨″和"进取精神″的抒发和体现。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闾伯屿在重阳节时于滕王阁上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非常好。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的文才,便提前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宾客面前,请为作序。众宾客在都督阎公面前岂敢放肆,都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阎公目的是为了显耀自己女婿才华,而并非诚心请宾客为序。王勃年少气盛,自然引起他的不满,并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遂令侍从着王勃下笔。边看边报给自己。开始,阎公听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摇头诮言道"此亦老生常谈",接着听到"星分翼轸(音枕,车后横木,也指二十八星宿之一,地接衡庐″,便默然沉吟起来,开始领略到其中的不凡了。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十分震惊,大呼曰:"斯不朽矣!″并盛赞王勃,赠锦缎百匹。这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一时传为佳话。后世还将这个故事敷衍成话本,杂剧,留传至今。吴子章宿构之文早已湮没无闻,而王勃即席赋就的《滕王阁序》却成为千古不朽之作。
相传王勃即席作《滕王阁序》后,都督阎公大喜之下,又请王勃为滕王阁题诗。王勃沉吟之后,也即席写出《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幕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曰悠悠,物星移几度秋。最后一句他故意空着,阎公让他填上,他说一字千金。
难道王勃真是贪图银钱吗?他只不过想把心中的积懑发泄到官员身上罢了。也许只有像王勃这样傲然不屈的人才敢如此吧?
王勃恃才傲物,不愿成为官场宦臣们攫取权财名利的工具,他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有自己远大的抱负和独立的见解追求。所以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在那种世俗的环境中,王勃豪放不羁的个性让他感慨万千:"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多么的孤寂无奈。
当他把最后一句填上时,阎公感叹道:此当世佳句,一字万金,不为贵也。况千金乎?此人乃当世奇才也!"长叹一声,予以其金,拂袖而去。众人观之,乃“阁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无不感叹不已。王勃骨子里有着一种淡泊与坚强,既使在自己两次被免职后,依然写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写序时年仅26岁的他,对人世的认知绝不次于那些华发已生之人。
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短短的27个春秋,王勃在政治上留下的只是挫折和失败,但在文学上,他的是个成功者。从他所存的不足百首的诗作来看,他的确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走出了一与宫体诗完全不同的道路。郑振铎先生在评价王勃诗对后代的献时,满怀激情地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王勃作盛唐诗歌的黎明女神是无愧的。
英年早逝的王勃,让无数后人缅怀追思。
自古英才命运多舛。斗鸡檄文本是游戏之作,却无意中触怒了高宗。擅杀官奴本是栽赃之言,却众人落井下石。从此你一身逍遥,随心率性,全心为文了。"渡海溺水"书上这样写,但我相信,你以一道美弧线掠过南海如血残阳映照的海面,犹如沉醉的明珠坠入海底,泛起浅浅寂寞的涟漪,层层叠叠。人说南海的水是冰凉彻骨,它浇灭了你的激情了么?呵,也许你并不属于洪州的山川,澄澈的南海里,你有你的孤骛,你的落霞,你的滕王阁。人说古来圣贤多寂寞,所以你孤身一人游过南海,也许你并不孤独,千百年来,无数人伴青灯读你的《滕王阁序》,你的英名伴着雄文流传千古,你用文字保存住了文化的精神。有形的建筑早已毁灭,但是文明和文化的精髓还能更久远地流传。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墨客登临滕王阁,留下了众多的吟咏和对联: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帝子;安长风巨浪,送来江上之人。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帝子长洲,仙人旧馆;将军武库,学子词宗。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伶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把西江水一口吸干,聊润我枯唇,纵谈曩日兴亡,多少桑田变沧海;将南浦云两手抱住,不放它出岫,免得随风飘荡,又无霖雨及苍生。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雄伟的滕王阁,愿你和王勃的英名永随不朽!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9740/816dee828e450373.jpg)
本文引用了网络中的文章和图片,只为宣扬赞美滕王阁和王勃,肯请原作者见谅。
简书江西专题征文有奖来袭:这个春天,和江西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