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五个维度,将自己打包成有价值的产品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72人  鱼叔说

00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这个词耳熟能详。

具体到个人,我们可以站在产品经理是视角,将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然后交付出去。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提供了一个判断产品的“五维框架”可以借鉴来帮我们梳理清楚打造自己的思路,分为: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层、存在层。

01 感知层

感知层是一个产品被交付出去时,客户(内部客户&外部客户)第一印象的形成。

如果个人作为一个产品,感知层就是价值交付成功的第一触点和界面。

通常来说,感知层包括个人形象、沟通表达、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作业水平等,凡是在第一次与客户接触时(无论是当面实际接触还是隔空接触)的触电均会带来认知。

个人形象:不一定非得光彩照人,但必须得体、符合场景需要,这是基准要求。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颜值即正义,的确会抢得先机。颜值不够怎么破?靠精气神来补,靠后天修炼来填。

沟通表达:不仅是口头,也包括文字,让人乐于接受,清晰顺畅,不具有攻击性。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得体、合乎场景和规范。

作业水平:光说不练也不行,得看真家伙是否拿得出手,特别是隔空接触时作业交付的水平会让客户窥见一斑,比如邮件、电话、作品规范等均可能是加分项也可能都是坑。


02 角色层

产品在用户/客户的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能解决什么问题?

曾经的工作岗位、履历属于角色层,是专业的贡献者,还是团队的管理者?是新业务的拓荒者,还是成熟业务的运营者?具备怎样的成功经验,收获了怎样的失败教训?……

当然,除了工作场景,还有家庭场景、生活场景等等。

客户通过角色的定义来判断你会在角色层面带来的价值。

角色层,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标签”,或“个人品牌”,比如斜杠青年,就有可能是多个维度的角色的集中体现,类似于“PPT达人/心理测评专家/极限飞盘高手/美食地图”……

03 资源层

顶级投行招人除了招聘非常聪明的人之外,尤为关注候选人的资源结构。

这里所谓的资源,是可以实际调动、整合的资源,而不是用来吹牛皮的资源。

最常见的资源是人脉资源。

现在风口里的拼夕夕创始人黄峥据说在资源结构层就相当了得,很早就帮网易丁磊干活,后来又与Oppo、VIVO的实际控制人步步高的段永平私交甚好。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拍下了巴菲特午餐,随行带的一人即是黄峥。这种资源的整合、调动、配置能力必定依赖于能力层和存在层。

(题外话:不知道段永平如何看待拼夕夕上的VIVI、OPO手机呢?)

关于人脉资源的构建,参见鱼叔往期文章《你点了数百个赞又如何?》《都是套路!》

04 能力层

底层是认知能力,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近两年在这个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哲科思维等感觉有点不明觉厉)。认知结构中,知识学习仅仅是浅层次的认知,更关键的是背后的“道”,追问为什么?

认知能力之外,必须具备操作能力,即前文提到的作业水平。操作能力与角色层相关,例如工作场景中的角色定义了必备的操作能力要求。

能力层的打造,重点是塑造出“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与“意义、优势、意愿”相关,如下图。

05 存在层

存在层是最内核的存在,就如同“中国新歌声”里导师必问的“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你为什么喜欢音乐?”

存在层决定了上述所有的层次,它事关动机,是人的情绪触发、行动行为的开关,它是我们获得存在感、成就感、意义感的核心,是人们常说的“初心”。

在七个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可以用来解释存在层。

简化而言,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定义自己的存在:“我希望成为一个(     )、(     )、(      )的人。(      )中做填空题,例如:”我希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填空的时候还可以配合“我给自己写墓志铭”的小练习,想象自己在离开人世之时自己的墓志铭上应该如何来记述这一生,希望亲朋好友们用怎样的悼词来评价自己,在这样的场景中进行的思考,也许会帮助我们找到存在层的存在。

电影《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的追悼会

这五个维度,由内及外生成,由外及内被认知。

【祝】顺利交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