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他人书单,我是如何找书和选书的?
昨晚发了那张截图,关于一点点我对于“开书单”这件事的想法。确实一直以来都觉着,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每个人对于书目的参考、选择,以及阅读这个过程结束之后的分享和讨论。都会因为各自的思维方式和立场衍生出各种分歧。
我爱看的也都不是什么高格调的书,但若是被我推荐,尤其是强烈推荐之后,得来一些“不喜欢嗳”、“奇怪的文字”、“看不下去”之类回复,我真的,会觉得这艘爱的小船说翻就翻,最起码也破了个大洞。
所以翻一下历史消息就会发现,我会安利电影电视,但百分百没有安利书,关于书的也都是两三篇读后感。
没错,我就是这么怂。爱的巨轮与书的安利,不可兼得。
所以呢,私以为开书单什么的都是些骗人的事儿,私人体验是无法复制的。对于文明社会的圣洁火种,最合适不过的方法还应该是要自己去找、去挖掘。乐在其中的不应该只是阅读,还有发现的过程。
发现的过程,是一个乐在其中的过程。下文中我将会通过“找书”、“选书”、“读书”三个方面简(luo)单(suo)地介绍一下。
ABOUT 找书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阅读经验,都有至少一两本无比喜欢的书目。接下来我以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为例介绍一下我是如何找书的。
敲黑板:建议灵活运用豆瓣这个神奇的网站/APP,but,以网页为主,爱皮皮为辅。
【豆瓣读书】
在豆瓣读书里搜索《文学回忆录》,找到自己读过的版本。
因为我个人非常尊敬和喜爱木心先生,所以会顺着下面作者简介这一咖,顺藤摸瓜列出木心先生的其它作品,通过电子书、纸质书等各种途径,进行阅读。例如下图中提到的《哥伦比亚倒影》、《素履之往》、《琼美卡随想录》等等。
顺着网页往下浏览,发现一些标签:
可以看到和这套书相关的标签和关键词。例如“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先生的学生,他的很多作品也值得一读。那我便会顺着这个关键词继续进行搜索,搜索出陈丹青先生的作品,继续新一轮阅读。其他的标签也是如此。
继续回到《文学回忆录》的豆瓣读书页面。会看到这个链接的集合。你瞧瞧,由一套书衍生的另外六本非木心先生的作品就这么被找出来了。
再往下浏览就是豆瓣的书评。针对《文学回忆录》,有这样一篇热评:
这篇书评中总结了《回忆录(上)》中提到的作品,包括“中世纪波斯文学”、“阿拉伯文学”、“英国文学”等等等等。如果你是一个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那就可以在这块儿进行书籍的深度阅读和钻研。当然,这样的内容在页面的讨论区也偶尔会有出现。
当然,通过各种书评,也会挖到一些别的读者顺手推荐的同类型书籍。
(PS:豆瓣的书评不建议在阅读前食用,会严重影响读书体验。事先因为他人的评价,而给自己设置了一种“好”or“不好”的思维,后期阅读改观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现在,再把我们的小眼睛移到豆瓣读书的另一个小区域:
豆列!豆列简直是我最爱的豆瓣设计,没有之一。豆列是森莫?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地方~
以上面截图中第一个豆列《你好好睡,我好好读书,等你醒了我们聊柏拉图》为例,这位豆友在这个豆列中收集了271本书,每本书都添上了一句话评语。
总之这份豆列中,有看上去逼格很高的,也有亚马逊当当网销售冠军,但都是这位豆友读过的书。有的时候就是几本书的共鸣,会对一个人产生好奇。戳开这份豆列的创建人的豆瓣主页,找到她读过的书。
又是一轮新的找书运动,太欢乐啦!
可能你会觉着这些不就是书单么?哎,那就错了。这些是你通过自己的喜好,凭着自己的判断力,去找出来的,和外面那些做作的妖艳“书单”完全不一样。
以上找书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找电影和电视剧。
ABOUT 选书
在每一次找书的过程中,面对着可能是从来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可能是从未读过的风格,我们必然会害怕这本书给自己能否带来酣畅淋漓的愉悦的阅读体验。
找书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借着豆瓣读书的功能进行挑选。上文某一趴中,顺着《文学回忆录》,找到了《月亮与六便士》。以这本书为例:
豆瓣读书,搜索《月亮与六便士》,找到页面中“笔记”的部分。(PS:这个功能豆瓣APP没有,所以单独下载APP“豆瓣读书”即可。)
这一部分相当于其他读者的读书笔记(不是书评,是笔记!是书摘!)。恰好第三位读者徐沪生是我关注的一名有很多读书同好的人,就点开看他的笔记~
随手截图摘抄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凭着自己的个人的阅读喜好和判断力,根据这些书中原封不动的片段,来决定是否选择这本书进行阅读。
【关于纸质书的购买和收藏】
当我确定了阅读书目之后,我会优先选择电子书进行阅读,读完后如果觉着有纸质书的收藏和重复阅读价值,再决定下单纸质书。
在购买纸质书过程中,一些出版社会成为购书的不二选择。个人很喜欢广西师大出版社。比如木心先生的作品系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套“理想国·木心作品”就会是收藏的最佳。
近几年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消费,是年初购置的一部KINDLE。(kindle的使用技巧放在了文末的阅读原文链接中)
ABOUT 读书
即使我的字很丑,即使现在电子记录的方式也很多样,嗯,对于我而言,我是始终如一地非常享受用笔摘抄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小到大都养成的习惯。
比如我的朋友老沛,就习惯于把kindle标注的段落导入进电脑,然后打印成册。
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读书方式,阅读和摘抄的习惯也各有所爱,只要是乐在其中那就保持。
乐在其中,就说明是合适的。这话是谁说的来着,我忘了。
非常简(luo)洁(suo)地说了以上。
至于那些读书多就能站得高,都是什么XX道理,傲慢与偏见说的就是这种。
总之,读书只会让一个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越来越低,大千世界里小小的一只我,既可爱,又不懂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