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必成之心,创未有之业
文/曾卉
他们怀揣报国心,把一生献给科研,挺起中国的脊梁;他们孜孜以求,用几十年的时间,为国定义“知识的力量”。他们是中国老牌科学家,或隐姓埋名,或执着耕耘,2019年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便出现了这一段关于中国科学家的热搜,我觉得科学家们的经历就好比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路我们走得荆棘丛生,这一路注定充满挑战。
以必成之心,创未有之业40年的风雨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从教材中就嗅到了一股改革的味道,2008年我刚上初中,那时候我所学的课文大多是《木兰诗》《论语》等经典名篇,当我在2018年再次翻开2016年部编版初中教材,我惊觉这一本本教材简直就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于敏当我翻开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所写的《邓稼先》便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文中写道“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他们在那片土地上创造了从无到有的神话,1982年,邓稼先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次信号测不到了,大家焦虑万分,纷纷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邓稼先如今斯人已逝,在此后的许多年,于敏一直践行着他的临终嘱托,于敏构型,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长期保存氢弹的国家,没有之一!我永远忘不了那句“中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全力以赴。”读罢,我不禁肃然起敬,改革开放所获得的伟大成就皆属不易,是这些“中国脊梁”为中国穿上了坚不可摧的铠甲,是他们创造了最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从开启新时代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这条路决不能忘了为此穷极一生的中国科学家们!
邓稼先和于敏当我翻开第22课杨利伟所写的《太空一日》,我又了解到不仅在核武器研究领域,而且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也创造了从无到有的神话!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文中他描述到当火箭上升到三四十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而且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他几乎无法承受,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仅仅透过简单的文字,我的心情都随之起伏,提到了嗓子眼,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顺利着陆,也预示着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3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杨利伟
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中星2D”卫星是我国最新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无限发射台和有线电视台等机构提供广播电视及宽带多媒体等运输任务。
中星2D中国航天从独立发展走到现在,这一路的艰辛和努力,凝聚着无数默默奉献的心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这是中国人以必成之心独自走出来的路,如果说奇迹有一种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中国航天在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片《道路》上有这样一段话:“路是理想为在路上的人指引方向,路是信仰为在路上的人赋予力量。路因为脚步而存在,路因为人才有意义,一条没人走过的路,走过去才能成为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走下去才有答案。”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出来了才是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所走的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壮志豪言以表决心,而改革开放四十年则是其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