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之“理”:月印万川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AndyAngel

朱熹,今福建人,博学多思、著作等身。到了朱熹,程朱学派或理学的哲学系统达到顶峰。

新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朱熹为“四书”作注,据说,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修改他作的注。元仁宗于1313年发布命令,以“四书”为国家考试的主课,以朱注为官方解释。凡是希望博得一第的人,都必须遵照朱注来解释这些经典。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程颐的“理”,把这个学说讲得更为清楚明白。他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朱子语类》卷九十五)物的存在就是理的体现,一切事物,都有其理。而且,不同类别的事物有不同的理,如此,花才成为花,叶就成为叶。

理是物的标准。宇宙有一个终极的标准,它是万物之理的总和及最高概括,被叫做“太极”。照朱熹的说法,太极不仅是宇宙全体的理的概括,而且同时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但如果每个物体都有一个极,那太极岂不是太多了?可太极只有一个,如何解决这个“分裂”的问题呢?朱熹很聪明地用了佛家常用的“月印万川”来譬喻“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形而上的“理”如何形成具体的物质世界呢?朱熹的答案是:必须有“气”,“气”加“理”就形成不同的事物。气一“禀受”了动之理,它便动;气一“禀受”了静之理,它便静。朱熹认为,气之动者谓之阳,气之静者谓之阴。这样,中国的宇宙发生论所讲的两种根本成分阴、阳,就产生出来了。

朱熹赞同程颐的“性即理也”的说法。理对于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气则使人各不相同。仁、义、礼、智是理,也就是性,而“四端”则是心的活动,心是理与气结合的体现。心是具体的,性是抽象的;心能有活动,如思想和感觉,性则不能。通过心的感知活动,就可以知道性中相应的理。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知道抽象。

既然世界上每种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理,那么,国家也有国家之理。一个国家,如果依照国家之理治理,它就繁荣安定,反之则会陷入混乱。在朱熹看来,国家之理就是王道,它天然地存在那里,只是有没有被发现运用,或者有人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却不知道而已。就好像建房子,必然依照建筑原理。即使实际上一栋房子也没有建过,它们也存在。好的建筑师精通这些原理建的房子就好,而不懂建筑原理的人去建房子,就不可能建造最好的房子。圣王的治国,与所谓英雄的治国,也有这样的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