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自学中医伤寒

伤寒论笔记第8篇:桂枝二越婢一汤

2019-02-02  本文已影响13人  中医二羊

伤寒论学习(2016/3/7)

今天这条条文不好理解,一个是症状比较少, 一个是有类似条文,怎样鉴别使用?这时一个困惑,之前我看不懂的条文就去找注解。这次决定放弃这么做,自己先去摸索看看,就从伤寒论原文中找线索。

原文:

第26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口父) 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二羊笔记:

1、 先看对比。伤寒论中许多条文都两两成对。

第26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第22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换算后:

麻黄6桂枝6 芍药6 炙甘草6 生姜9 大枣6 石膏8

桂枝麻黄各半汤

麻黄5 桂枝10白芍5 炙甘草5 生姜5 大枣6 杏仁3

二者粗看,症状相似,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

A、面有热色-----杏仁----桂枝麻黄各半汤-----热多寒少,热郁于表,热趋势向外---面有热色

(心烦、口干)----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热多寒少,热郁结于里,趋势向里--(心烦或口渴)此处二羊猜想,有待验证。

灵感来源:第23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B、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

脉微、汗不出、身阳-----桂枝麻麻黄各半汤

脉偏紧、汗出-----桂枝二麻黄一汤

脉不微、汗不出、口渴---桂枝二越婢一汤

此三条文有待吸收消化~~~

------------------------------------------

二羊伤寒论笔记,每日一篇。

学习原文、归纳原文,不强求解释,不猜测为什么?我只试图提取原文意思和要点,看看伤寒论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