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往事只堪回首 读《一纸风行》有感
往事可堪回首
读林发钦 主编《一纸风行 澳门报贩口述历史》有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
看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书《一纸风行》,我眼前一亮,以为是讲述澳门报业的光辉岁月,仔细一看,报业和报贩,有关联有区别,互相依存。
每一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报业的一纸风行,带给底层人谋生的机会,《一纸风行》的主角,“继续守着最后的阵地”的谢焕强,1980年来澳门找工作,经熟人介绍入行,是谢强记报摊的创办人。“下环街琼姐”,1979年入行,当时刚从内地申请来澳门,买报纸是一门技艺,有这样的机缘,靠自身的努力,自然就能维持生计。
我只是曾经在珠海隔着遥望过澳门,但是因为曾经是报痴,订阅过很多份报纸,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各种大小报摊,每到一城市,必然在报摊里停留……报业的光辉岁月,报贩的光辉岁月,也是我们读者的光辉岁月。虽然读者如我,早已经把关注给了公众号等自媒体,也早就沉醉在“一台手机看世界”的温柔乡里,但看到《一纸风行》,我的记忆立刻就回来了,我知道,纸媒怕是不那么容易再回到从前了,我们总得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报贩们早也在想办法自谋生路,我在我的城市里,已经难觅报摊了。
回想往事,风雨不改的每天从报摊里拿走一份报纸或者买下当天同城的数分报纸,《北京青年报》几乎在全国大城市报摊都能见到,每年新年,我都会去报摊买一份《南方周末》,哪怕不看,就是放着。2020年我失约了,因为找不到报摊了,也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
《卖报歌》谁还记得?“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曾经天天见面的报摊老板们,也不知道他们身在何方了,不是因为《一纸风行》,我也不曾在意过他们的人生,现在的记忆里,只记得某城中村里的一对夫妻的脸,男的圆润女的精干,他们是湖北人在他乡,之所以记得他们,是因为2008年的雪灾,他们没办法回家,我在他们的报摊里,买了很多都市报日报快报时报周报,世界杯欧锦赛的特刊,还得请求帮我“留一份”,毕竟熬夜看完球,没办法早起去报摊。当年我只会感恩著名的传媒人做出的好内容,网络时代也只会追着传媒人,我没有想过,如果不是报贩这个媒介,我怎么可以那么容易就能买到各种报刊?相必当年满街都是报摊,太容易得到的,我们多不珍惜,想到这一点,我突然想向“澳门口述历史丛书”的编辑致敬,当然也要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致敬,《一纸风行》只是丛书之一,我甚至还觉得口述的内容过于简单,毕竟我一下子就把书给翻完了。
报业传媒人的口述,也许可以一人写一本书,报贩的生涯,纵然风雨无阻全年无休,如今还能有人在坚守,还有传媒人记着他们,替他们出版一本“口述”史,已经相当珍贵。北上广深的报贩们相必故事更多,他们人在何处?他们会知道,有《一纸风行》这本属于他们同行的书吗?
做梦也没有想到,2020年的春节假期,会彼此孤立在各自的家里。我在焦虑和不安中,看到“继续守着最后的阵地”,“就算再辛苦,我也会坚持下去”这样的心声,仿佛看到了远处的光亮,也给了我坚强的勇气,为了写这些文字,我通过网络,看到了美国纽约报摊的照片,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能随手拍摄我们城市的报摊,我还发现了一个和本书同名的公众号“一纸风行”,他们运营的内容正好和纸媒有关。
能吃职业书评人这碗饭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我知道,一本书,只要能给自己带来一个或者数个启发,就是好书,对自己好的书。这本书,我特别推荐给有收藏癖的朋友,顺便缅怀曾经的藏报岁月,那些守着大小报摊,等着抢购各种“号外”的报友们,你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