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好文此地·短篇进阶营作业本简友广场

作业|小说的三种开头

2024-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木遇见何夕

活成浮萍的老人是我在简书伯乐推文的第一篇小说,原文开头是这样的:

“从杭州开往银川的K1806次列车就要发车了,还没有上车的旅客请抓紧上车!……”列车广播响起时,肖妍所在的卧铺车厢,进来一位老阿姨。她肩扛手提的行李挡住了大半个身子。车厢空间狭小,老人放下行李,脚下已无立足之地。

原小说的开头是一个简单的场景描写。那么,除了这样的开头,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开头?我试着给这篇小说又写了几个开头。

1、

离发车就剩一分钟了。列车广播再次响起: “从杭州开往银川的K1806次列车就要发车了,还没有上车的旅客请抓紧上车!……”

这时,一位身型单薄瘦削、像竹竿一样的老阿姨气喘吁吁地挪进车厢,她肩扛手提的行李挡住了大半个身子,除了塞得鼓鼓囊囊的双肩背包,她手上、胳膊上还套着四五个大大小小的袋子,全部塞得满满当当。软卧车厢空间狭小,老人放下行李,脚下已无立足之地。

这也是一个场景描写。相对而言,信息量多了点儿,有对老人外貌特征和她拿的行李的简单描写,让人不禁对老人的身份,以及她的行李袋里装有什么,以及她为什么拿那么多行李产生好奇。毕竟现在快递这么方便,已经很少有人扛着大包小包行李出门的了。而且,老人单薄的身体与那么多的行李产生反差,让人感受到了老人的辛苦和不易。

2、

老人疲倦地躺到床上闭了眼休息。她枯瘦的手搭在额头,头顶和鬓角的白发根根分明,脸色青黄憔悴,像是有病的样子。

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老人拿起手机接通,电话那头听得真切,是个年轻女人的声音 :

“妈,上车了吗?”

“上了——”

“那你到家就收拾收拾过来吧!”

这个开头是一个场景描写加对话,交待了人物关系,母亲和女儿。母亲身体不适,但女儿好像并不关心母亲的身体状况,而是让她到家收拾收拾就来,让去她那儿做什么?不由得吸引人想看下去。这个对话也暗示了老人单方面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子女的理解和关爱。

3、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完早饭后伺候大孙子吃饭,吃完再送他上学。回家路上,顺道买些热腾腾的包子馄饨给儿子媳妇,等他们出门,再接手小孙子。

9点多钟,带小孙子下楼遛完弯,再去菜场买菜,回家要立马备菜,因为11点还要去接大孙子放学。

中午火急火燎地抽空烧饭,继续伺候两个孙子吃饭,他们吃完,我随便对付几口,开始哄睡。等俩小子睡下了,我才有时间收拾碗筷,拖地洗衣。

下午,又是送大孙子上学、带小孙子去公园,晚上重新准备一家五口的晚饭,给孩子洗澡、哄睡。每天如此循环。

以老人的语气讲述她的日常。这样的生活节奏,让人看到了老人陀螺一样的生活。这个开头给文章定下了基调,这就是退休后在孩子生活的城市帮带孙辈的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如此辛苦忙碌,不由得让人对老人心生怜惜。

以上几个开头,到底哪个更好?可能读者更能看得清楚。我设想了一下,将小说开头换一下,那么原文的叙述节奏将重新构建,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也会有所不同。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换一种写法,就有了不同的感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