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写作就是写我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说到写作,总是让人既心动又无奈,既兴奋又抓狂。
有人认为写作很简单,简单到只是把想说的东西用文字写下来,只要会说话就会写作。
有人认为写作很难,当真正开始写作后,通常是只写了几行字,就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导致无话可说,脑子里一片空白。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脑子里的想法会突然消失?为什么明明有想法却又无法组织语言?为什么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从何处开口?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认清写作的动机和本质。
一、人的意识
人是有意识和思维的,哪怕是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会试图去表达某种意愿,更不用说成年人了。
孩子肚子饿了想吃饭,口渴了想喝水,困了想睡觉,在不会说话时,总是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等学会了说话,就会努力用语言来表达,哪怕只是几个简单的词语。
当你坐在公交车上,听到身边的人在说话,有些话题突然引起了你的兴趣,你会更加专注地去听,并在脑子里不时地加上自己的判断。
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看热闹,出于好奇心,你会挤进去,一探究竟。
当你走在公园里,看着不断盛开的鲜花,闻着扑鼻的花香,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体会着微风拂过脸庞的惬意,你可能会产生某种感觉,并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当你突然间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事,想到了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或者对某个场景产生了触动,于是产生了某种意识,或烦躁,或自责,或着急。总之会影响你的心情,也会产生某种倾诉的欲望。
这些想法和意识,有的会很快消失,进入下一个意识的场景;有的虽然没有马上消失,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悄悄溜走;只有一小部分会加上自己的思考,调动一切跟这件事有关的素材,包括之前听说过的事、过去的一些经验和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
因为有了加工处理,这些意识会停留在脑海里,最终形成了一些感受和想法,成为了写作的主题。
二、写作的本质
写作就是从想法到语言,再从语言到文字的过程。
意识是人类表达的第一步,先有了想法,才能在大脑里酝酿出语言;有了语言,才能表达成文字。这种从意识跳到语言,再从语言跳到文字的过程,就是写作。
写作就是写我所想,写我所思,写我所见,写我所闻,把脑袋里的一个念头、一个想法、一个观点写出来,写清楚,这就是写作的本质。
从看到一件事,听到一件事,到有意识、有思考、有感受,再到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跳转。不会写作有时并非是写作本身的问题,有可能是思维的问题或者思维转换的问题。
从语言到文字是写作的最后一步跳转,这个过程非常简单。
比如我们在街上看到两个人吵架。如果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讲清楚遇到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以及前因后果,接着写下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支撑这些观点,再举几个其他类似的故事,证明“有事好商量,没必要当街吵架。”
这就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章,有故事,有观点,有论证,有想法,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有条有理。
很多人说自己不会写文章,不会讲故事,不会描述一件事,不会进行评论,其实当你真正遇到这些具体的事例,你都会讲得绘声绘色,并不时地加以评论和感叹,只是你没有把它变成文字而已。
当你在刷视频时,可能因为某个视频产生了一个念头,并立即抓住它,找到跟它有关的素材,有感而发,最终写出了一篇不错的文章。
当你看到了夕阳和落叶,产生了悲凉的感慨,把这些感慨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散文。
当你编了一个有趣的段子讲给朋友听,把这个段子记录下来,可能就是一部小说。
当你因为工作的事情训斥了一位员工,并说出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观点,把这个观点进行详细地阐述,就可以写成一篇讲话稿。
写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来源于思考,来源于感受,这是写作者的动力和源泉。
三、好文章的标准
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文采飞扬的文章是好文章,奉为经典的文章是好文章,能解决问题的文章是好文章,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也是好文章。
对于好文章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只要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想法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每个人的文化功底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写作动机不同,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
但只要能把想法变成语言,把语言变成文字,就可以实现写作目标,写出好的文章。
至于文章有没有深度,有没有文采,语言是否优美,是由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决定的。
要想提高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把文章写得有深度、有文采、有魅力,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看书,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积累,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境界,丰盈我们的内心,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表达想法的过程,也是锻炼思维的方法。经常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知识储备,提升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愿你能够写你所想,写你所悟,写你所感,生活美好,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