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和教授谈作文

2023-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松下闻

近年高考作文试题一律是供料作文,所供的材料,并非是真写作“立意”所应凭依的材料,因此称其“伪材料”。供料作文所“供”之“料”,对学生写作材料观形成了严重误导。

真写作的材料工作,首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占有相关资料。唯此,才有发言权,才能正确地选题、立意、说理。供料作文的材料,完全不符合这个要求。限于作文题的篇幅,所供之“料”只有寥寥数言,顶多三五百字,大都是从书本、报刊上执抄的,从整体材中断章取义的片段,根本没有全面性可言。这样的材料难以形成正确、深刻的观点,养成的是以偏概全的思维方法。

真写作要求占有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客观的,然而,供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寓言故事、随笔等,不少是七拼八凑、道听途说、瞎编乱造的,随便什么都可以作为学生立论的凭据、观点的论据。如此视写作如游戏的态度是极不严肃的。在信手拈来、不加甄别的材料基础上立论、推理,养成的自然是信口开河的习惯。

作文题中所有材料的引用都没有注明出处,既违背了学术规范,又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这也间接反映了命题者本身学术规范意识淡薄。教师写的文章,引用他人成果不标明出处的情况,在当下司空见惯。难道这种极不负责的写作态度还要借助高考作文题传授给万千学子吗?建议今后作文题的材料,一律要注明出处。

对学生材料观的误导,不容小觑。学生会以为写作无须凭借长期、艰苦的资料搜集,无须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的思考,无须大量读书,无须踏踏实实做学问。随便抓一点什么,就可以轻率地说三道四。既可以随心所欲地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也不必凭证据说话,不必遵循“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这一立论的基本准则。错误的材料观,是写作、思维的大敌,会养成生活、工作中不尊重客观实际胡言乱语的坏品性。

真正的好文章,运用的不是单一的论证模式,而是辩证的分析模式,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事物的概念、矛盾、原因、条件、差异、过程等,进行立论、说理。经过辩证分析,往往便带有“驳论性”。分析出的观点,往往与命题者提供的观点相抵触,如此,考生就得冒极大的离题风险。在评价中,有自己新观点的好文章被打低分是正常的,被打高分反而不正常。哪怕教师明明觉得是好文章,但碍于可能有违题意,而拿不定主意,于是宁低勿高,打保险分,未能做出正确评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