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品质
20岁的女孩有青春和活力,30岁的女人有智慧和才华,40岁的女性,就要看她的人格魅力。那么,在30-40之间的女性,又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让自己活得不觉得憋屈,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一、书香
在如今的现代化快节奏城市里,人们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被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所替代,人心难免会有些浮躁。但近几年,可能大家慢慢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乎,电子书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一来比较轻便,二来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选择,省去了不少特地跑去书店选书买书的时间。而我的选择就是—现在kindle上试看一些书的章节,觉得有必要收藏或是需要认真阅读并做些比价的书,就会去实体书店走一走,看一看,并买下之前选好的书,回家仔细翻阅。甚至在每年的假期,都免不了去不同的书店闲逛一番。而现在的书店也比较多元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能选书买书的地方,而是会配有自己独立的cafe, 在里面可以一边喝咖啡边看书,别有一番情调和感觉。自己会选择工作日去这样的书店,因为人少,安静,氛围很舒服,到了周末,这些书店很多时候都会成为朋友聊天的圣地,就不太适合品味“书香”了。
去年盛夏,偶然间“发现”了几个比较好的书店,都位于市中心,两个在商场里闹中取静的角落,但到了周末,就如上所述,很难静下心来品书、思考。不仅是这样的书店,就连一向安静的图书馆,只要到了周末和寒暑假,基本都是人满为患。因此,要找到一个能感受“书香”,同时又能喝上一杯咖啡,或者品上一壶好茶的地方,实在是很少。如今,也只是找到了位于常德路的 “千彩书坊”而已。当然,相信还是有一些能品茶、喝咖啡又能好好看书的圣地,但个人目前觉得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好地方,应该当属自己家里的书房了。
记得从高中开始,自己就很喜欢去书店选书,只不过那个时候因为忙于考试,去书店基本是选择教辅书。等到了大学,终于“送走”一叠考试用书,书柜里空出很多地方,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年都会选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渐渐的,书柜被“填满”。其中最多的当属文学名著了,记得最痴迷于这些书的时候都是通宵达旦读完的,而且每次读完都会写下读后感。其中对自己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简爱》、《傲慢与偏见》还有《飘》,每本书都是阅读了2-3遍的,也是这几本书,直接影响了自己之后的三观树立以及对婚姻伴侣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踏入社会,文学小说似乎有些不太符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因为缺乏长段的时间阅读,而利用所谓的“碎片化时间”来阅读长篇名著,又缺乏思维的连贯性,于是开始选择阅读一些散文作品,其中最喜欢的还属余秋雨的作品,拜读过他的《借我一生》、《文化苦旅》,阅读完的最深感受便是“身临其境的苦”。而这“苦”的滋味,或许也只有细细读过且用心感受其文字所表达的内涵的人,才会有的真实体会。几经搬家,如今终于有了单独的书房,而这些经典书籍自然是一本不落地被“收藏”起来而和他们摆放在一起的自然还有很多类似的书籍。除此之外,便是教学工作中会用到的工具类书籍。而自己似乎对于这些纸质书籍有着特殊的情结,总觉得电子书再好,却也抵不过这些实实在在放在书柜里看得见、摸得着的书,对自己而言,每每走进书房,闻着 “书香”,实在是一件很治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