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缺活力?引入多样性视角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来球的五人团队成立了有两年的时间,队友之间上上下下的配合,走过了两个轮回。来球在展望2018的时候,觉得阻碍他们下一个大踏步的主要力量,是团队缺乏活力。而对于一个磨合了一年以上的团队来说,缺乏活力,恐怕是一个普遍现象。
来球仔细分析了团队缺乏活力的原因。他发现团队成员经过了两年的磨合,当初的新鲜感已经不再,工作内容也重复出现,进入常规轮换,就像正在经历婚后之痒的夫妻,眼里少了吸引和好奇,看到的更多是缺点和不足,这简直就是家庭关系的放大。
来球拿出的措施,是在团队开会时减少相互反馈,以此来减弱团队成员之间彼此的指责。
可是不反馈、不指责,团队就有活力了吗?
两个月后,来球发现并没有。团队内部虽然没有了公开指责的声音,但却陷入了一片死寂。
不反馈,实际上是一种逃避,是对存在问题的视而不见。来球的团队成员不再公开指责,私下的怨愤却更甚。
来球忽然发觉,他的团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终于,他找到了团队没有活力的深层原因:每个人都在固守既有利益。
两年,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岗位角色已经适应,积累了一部分内部资源,比如工作上下游的对接人、内外部的供应商……归结起来一句话,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本职岗位的专家。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专家,不容置疑,团队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Everyone thought he was expert, no doubt, team will be in danger.
引入多样性视角的魔力
找到了根本原因,来球决定立即采取措施,
他的两个策略分别是“推专家上台”和建立“三维反馈机制”。
推专家上台,引入多样性视角
既然大家心里都认为自己是专家,来球不但没有打压,反而逆其道行之,成人之美,干脆推专家上台。他的具体做法,是为每个团队成员公开树立专家形象,并且定期开设“专家讲坛”,给专家施展的空间,这样做既满足了团队成员的“小虚荣”,又增强了大家的参与感,同时提供了人们彼此学习的机会。
推专家上台只是一个铺垫,树立每个人都是专家的形象后,紧接着来球在团队里提出另一个倡导:团队需要专家提供方案,承担责任,同时也需要其他人提供多样化的声音和视角。
这才是来球真正想要的,“多样性视角”策略的具体用法,是结合下面一个策略共同完成。
建立健全的三维反馈机制
“多样性视角”的用法,是向团队提供正向、中性、反向的三维反馈。
新增正向反馈和中性反馈
正向反馈即对做对的事及时表达赞扬,中性反馈是指客观的反馈任务的进展,不褒不贬。
大家注意这两条是团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而且常常被忽视,管理者通常认为绩效和奖金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反馈,其实不然,相比每月、每个季度、甚至每年才有的绩效和奖金,人们更需要从同事、上级、客户那里听到反馈的声音。
来球更是觉得他的团队里几乎没有正向反馈和中性反馈,同事做对了没有人给予肯定,大家似乎也不愿意分享进展,做没做,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什么困难,没人问也没人提。
所以来球的新做法,就是在每天的任何时候新增正向反馈和中性反馈这两个动作。他不但鼓励团队成员这样做,他自己率先垂范,每天尽可能的寻找团队成员的发光点,并且把赞赏之意公开表达;主动向团队成员提供各个项目的最新进展。
做建设性的负向反馈
过去团队一开总结会就是各种相互指责,后来来球有意平息指责,让复盘变成了走形式。来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做了如下改进,他提出,反馈方在指出别人的问题的同时,要给出改进建议,阐明改进建议对团队的意义;接收方在面对别人提出的质疑和建议时,要放低姿态,放下专家架子,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接受多样性的视角,世界的很多奇迹,正是来自跨界的思维。
来球这样提出后,自己也积极主动争取别人的反馈意见,鼓励别人多提不同意见。
经过了“推专家上台”和“三维反馈”,团队成员不再避讳评论他人的工作,不再相互指责,走出了自诩专家的虚荣,打开了防备的心墙,大家彼此学习,相互赞赏。来球让团队起死回生,重现了活力。
关于怎样为团队引入多样性视角,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