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城文学社创作❤公众号【守护迷你星】默岩文学

知难行易之“有志竟成”

2022-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帆风正

孙中山先生以十证为例,确立了行易知难的知行理论之后,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开展革命建设的建国方略,进一步从“能知必能行”和“不知亦能行”两个方面,论证建国方略的可行性。然后追述自己三十多年来致力于革命的人生历程,有力地证明“有志竟成”的论断。

孙先生的革命生涯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立志之日起至同盟会成立之时,基本上是孤身奋战。

孙先生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开始,就立下了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于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先在广州博济医学校学医一年。。后来听说香港有英文医校开设,其学课较优,地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故从广州肄业投读香港学校,在数年之间,每于学课余暇,皆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三人交游,被人称为“四大寇”。孙先生把这段革命经历称为革命言论时代。

孙先生从香港学校卒业之后,于澳门、羊城两地一边行医,一边开始革命活动,后来到了檀岛、美洲,创立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第一次革命失败。健将陆皓东牺牲,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孙先生离开广州,到达香港、日本等地继续发动革命,这与日本人士开始接触。先生后来到达檀岛,利用洪门会馆“反清复明”宣传革命,因此触怒清廷,逃往英伦,被英国当局拘捕。先生把这段革命经历称为初期播种革命时期。

第二阶段自同盟会成立以后,进入了大力发动革命的新阶段。孙先生在伦敦脱险后,两年暂留欧洲,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其朝野贤豪,借鉴欧洲社会革命之运动经验,提出了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的三民主义之主张。后来到了日本发动革命五年。先生称之为朝气初发时代。在日本委派陈少白回香港,创办《中国报》以鼓吹革命;史坚如入长江,以联络会党;郑士良在香港设立机关,招待会党。筹划惠州发动,不幸失败日本人士山田后牺牲,为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史坚如在广州屡谋响应,失败被擒遇害。这是为共和殉难的第二名健将,这次庚子之役,即第二次革命失败。

但是国内在日本留学生积极鼓吹革命,风气如潮,孙先生把这段时期称为革命风潮初盛时代,趁势成立了革命同盟会,“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使之各回本省,鼓吹革命主义,而传布中华民国之思想”,发刊《民报》鼓吹三民主义,虽然同盟会员发动萍醴起义失败,革命同盟会会员第一次流血牺牲,但是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后,孙先生和革命党人先后在发动潮州黄冈起事、邓子瑜惠州起事、钦廉起事、龙州起事、河口起事、河口第二次起事,六次失败后,再次筹谋广州沙河新军起事、黄花岗起义均告失败。

革命党虽然经历十次失败,但革命思想日日进步,早已成熟,终于在武昌起义之后,革命成功。孙先生称为“三十年如一日之恢复中华、创立民国之志,于斯竟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