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畏娼嫉,进退靡依,忍尤丛诟
曾国藩没有实权。虽然屡获大胜,湘军与清王朝体制上的矛盾仍然没有理顺,曾国藩的处境在江西时候十分艰难。
当时江西官员团结起来处处给曾国藩下绊子、设障碍。曾国藩为了筹集军饷,就要在江西抽厘,也就是收取商业税,这样就不能不聘用江西绅士来办理厘局。这在江西地方官员看来无疑是侵越他们权力的事,因而就来个针锋相对,寸权必争。曾国藩要在哪儿办厘局,江西也在哪儿办厘局。曾国藩要用某个绅士,地方官就扣住不给,甚至对亲近曾国藩的绅士进行打击报复。有个名叫彭寿颐的江西举人,甚得曾国藩的赏识,欲招入幕府使用。江西巡抚收到曾国藩的咨文后,不仅不允调用,反而因事将彭寿颐投入狱中,严刑拷讯。
久而久之,江西司、道、府、县官员皆希上旨与曾国藩互为水火,甚至有人故意起而刁难谩骂攻击曾国藩,以取悦自己的上司,甚至曾国藩的兵勇也经常被人痛骂毒打,遭受侮辱。
湘军出省作战实行的是“就地筹饷”,江西省官僚系统负有供饷之责。其时江西巡抚是陈启迈,其人气度狭隘,寸权必争。在他眼里,曾国藩不过是一个办团练起家的在籍官员而已,地位等同绅士,湘军不过是民团,跑到江西来,是他的额外负担。他认为,湘军要在江西吃自己的军饷,就必须对自己唯命是从。因此他对曾国藩指手画脚,呼来喝去。他所下命令又朝令夕改,令人左右为难。对这样一个毫不知兵的巡抚,曾国藩实在无法敷衍,只好拒不从命。这下子惹火了陈启迈,对曾国藩“多方掣肘,动以不肯给饷为词”。
湘军在江西的军饷得不到保证,部下长期陷于饥困。为了吃到一口军粮,甚至有湘军部将冒险而死。
湘军毕金科部长期乏饷,士有饥色,地方官员告诉毕金科,如能攻占景德镇,便立刻为他发饷。毕金科一向莽撞,今又穷困已极,便决意一试。太平军在景德镇坚固设防,布有重兵。毕金科率一千饥疲之卒贸然来攻,结果全军覆没,毕金科也丧命其地。曾国藩得知后又痛惜又气愤。咸丰九年(1859)六月湘军终于攻陷景德镇后,曾国藩在毕金科丧命之处立下一块石碑,亲为撰写碑文,其中有“内畏娼嫉,外逼强寇,进退靡依,忍尤丛诟”等语。这不只是表达对毕金科的痛挽,也是为抒发自己心中多年的块垒。
内畏娼嫉,进退靡依,忍尤丛诟!不忍怀想当时官场掣肘之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