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
高三那年,第一次在剧院里观看了舞蹈节目。
春末夏初时分,二炮文工团要在我读高中的县城剧院进行一场歌舞演出。
我出生、成长都在农村,教育条件差,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自身又缺乏艺术细胞,对艺术一窍不通。对于舞蹈这种高雅艺术,更是连起码的常识也不具备。但是,年轻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正如春潮带雨,是什么力量也无法压抑或阻止的。几个同学一嘀咕,就决定晚自习不上了,去县剧院看一场歌舞演出。
节目丰富多彩。流行歌曲。演唱者是有点名气的军旅歌手。交响乐。听不懂也觉得气势恢宏。笛子独奏,笛声时而高亢,时而悠扬。对于像我这样没什么眼界又没有艺术细胞的农村孩子来说,每一个节目都精彩绝伦,每一个节目结束,我都认真地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晚上下来,巴掌拍得通红。
那天晚上,赢得最热烈掌声的是唢呐表演。现在想来,这倒更像是一个口技节目。表演者嘴里含着一个唢呐、两个唢呐、三个唢呐、四个唢呐——,最后,两个鼻孔也各有一个唢呐,加起来足足有九个唢呐。唢呐吹奏的不是什么音乐,而是各种各样的鸟鸣声,高亢的、低沉的、欢快的、明亮的、短促的、悠长的,花样百出,热闹非凡,表演结束,掌声潮水一样响起,经久不息。
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个舞蹈节目。哪个节目叫什么名字?完全没有印象。也许,当时就不知道。几个演员,有男有女,在舞台上奔跑、跳跃、托举、旋转,一会儿双手向上打开,一会儿又侧躺在舞台上伸展双腿。有时候看起来像风中的杨柳,有时候看起来又像是翻滚的波浪。
节目演出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试图理解这个节目的意义。他们在干什么?在讲什么故事?倾诉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题?我拥有的知识在面对这个节目的时候好像完全崩溃了。我试图用语文课堂上无数次学过的“通过什么什么,表现什么什么,反映什么什么,揭露什么什么,歌颂或批判什么什么”的模式给这个节目赋予意义。可是我做不到。这些意义四分五裂、相互矛盾,没有一个可以贯穿始终。我看到的是形式,力量、速度、技巧和美,却想从中寻找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这可能有点南辕北辙,但我没法放弃这种努力。
接下来几天,我都试图给这个节目赋予意义。为此,我甚至写了一首小诗。在诗里,我把舞蹈的内容想象成一群乘船出海的少男少女,遇到了狂风巨浪,他们从惊慌失措到沉着冷静,终于齐心协力战胜风暴。但是,我内心深处清清楚楚地知道,这首诗和那个舞蹈,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后来,每次想到这个事情,我都忍不住为自己感到脸红。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种可以无往而不利的终极真理,我们一旦掌握,就可以智珠在握,面对纷纭复杂的世界,就可以洞悉真相,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就可以迎刃而解?现在,对舞蹈我仍然不懂,基本功、表现力、舞蹈设计,我都看不出什么门道。但我再也不会用阅读课文的方式去理解舞蹈。我知道,这里面有生命、有激情、有力量,能够感染或者感动观众就够了。艺术,不仅仅是舞蹈,从来就不是为了“揭露、批判、歌颂”而存在的。这些年,看一些研究论文,对研究对象不进行深入研究和体悟,只用一套西方理论往上一套,就成了一篇论文,尤其觉得荒唐可笑。世界上有没有一劳永逸的真理我不知道,最起码我的认知世界里从来没有一种真理能够解决我的所有问题。
至今,我还记得高三那年看过的这场演出,记得那个我没有看懂的舞蹈节目,也许,这倒是命运给我的一次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