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
2024-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落予宁
爱新觉罗·胤礽(又名:允礽,1674年6月6日-1724年1月27日),出生于北京,清圣祖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胤礽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他长大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1708年,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次年被复立为皇太子,几年后再以罪被废黜。1724年,胤礽病逝于咸安宫,终年51岁,谥曰密,葬于黄花山。
人物评价
总评
胤礽是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主持祭祀。紧序有秩;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
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数次监国听政,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废太子后,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因为他发现,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自康熙朝后,雍正帝鉴于太子立废、皇子纷争的残酷性,故另创秘密建储制度,此后沿用至咸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