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度时光读吧

纯干货:成人学习四方略(节选)

2018-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虚度时光读吧

成人学习与学生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针对性强的教材,因此常让我们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成人学习而言,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学习内容。那么,如何确定学习内容才能让成人学习更具效果呢?对此,我将分 成4个方略进行讲解。

1.扬长补短式学习法

有两种方法能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提升,即“发挥强项”与“克服弱项”。竭尽所能地提高自己在擅长领域中的水平就是“发挥强项”,而尽量克服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或自身弱点就是“克服弱项”。成人在选择学习方法时应抱有大局观,因此“扬长补短”是唯一选项。也许有人会选择从某个未知领域开始学习,这种从零开始的学习相当于“克服弱项”。

有时,成人在学习时很难明确学习内容,“扬长补短”的准则能让我们找准学习的大方向。因为只有认清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才能充分明确自己应该学些什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应该先“扬长”还是先“补短”呢?

一般认为,学生学习时应首先考虑“发挥强项”。这是因为孩子的成功经验比较少,总是显得缺乏自信,无论做什么都有些畏首畏尾。如果强制他们学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无疑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反感。所以,应该让他们从喜欢、擅长的事物入手,从而帮助他们积累成功经验、提升自信。其次,再考虑“克服弱项”。当人们满怀自信时,学习意愿也会随之增强。

学生学习时可以从“发挥强项”入手,而成人学习则应先考虑“克服弱项”。假设你不擅长在众人面前讲话而擅长写文章,那么你的弱项就是“讲话”而强项是“写作”。如果想顺利完成工作,应该首先克服弱项还是发挥强项呢?如果口头表达能力太差,不仅会影响你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还会影响你与客户的沟通,最终导致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你应该先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你无需像诸葛亮一样能舌战群儒,只要达到常人的水平即可,如此一来你的工作效率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你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使之成为征战职场的有力武器。然而,对一名普通工薪族而言,即使再强的强项也无法掩盖弱项,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首先从“克服弱项”入手。这样不仅能获得显著的自我提升,还能在工作上取得骄人成绩。从长远眼光考虑,“扬长”与“补短”缺一不可,凡是能巧妙平衡两者关系的人都会获得显著的自我提升。

当你下决心学习时,应该先弄清是“发挥强项”还是“克服弱项”。

其实,真正做到“克服弱项”并非易事。我周围有很多不善言谈之人,当我问他们“是否去语言教室接受培训”或“是否买过相关书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一般而言,只有极少数人能意识到自身弱点并能采取一切手段来克服,而大部分人却选择回避的态度。这是因为直面自身弱点或自卑心理会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人们往往下意识地选择回避。当你去书店时看到书架上摆着“口才”和“写作”的相关书籍,你会选择哪类书呢?估计很多人都会抛弃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而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领域。这是因为克服弱项往往让人感到痛苦,而发挥强项则能让人更觉快乐。

然而,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是自卑心理却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愿正视自身弱点。此时,你要默默告诫自己——“不能当逃兵!”。这句话出自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当主人公碇真嗣准备乘战机去战斗时,内心的不安与怯懦让他产生了逃跑的念头,于是他反复默念这句话以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你也可以不断对自己说“不能当逃兵!”。你要勇于直面自身弱点,消除不安情绪,大胆选择那本从未接触过的“口才”类书籍。

当你意识到自身的弱点与不足时就能主动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后续学习会轻松很多。一般而言,弱项的上升空间远大于强项,其收获也更大。一旦明白这一点,你就能感受到“克服弱项”的乐趣,同时也能将自我提升带入良性循环。下面,介绍一种能让你掌握15国语言的多语种式学习法。

也许你认为“学习15国语言简直难于上青天”,其实这并非异想天开。根据我的经验,学习第二门外语的时间约为第一门时间的1/2,而学习第三、第四门外语的时间仅为第一门时间的1/3和1/4。而且,要学习更多外语只需在已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好相应语法、单词即可。当你学会的语种越多,就越能轻松记住新单词。

其实,很多网媒上的学习攻略与此方法大同小异。我最初创建电子杂志的时候着实吃了一番苦头,后来我用了3年时间终于让阅读人数增加到100,000人。我又用6个月时间,让Twitter及Facebook的浏览量分别突破了150,000人次。这些成功事例再一次印证了我的结论,即当你攻克了第一道难关后,攻克第二道难关的难度就会降到第一道难关的一半,而攻克第三道难关的难度则降到第一道难关的1/3。很多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上述结论。心理学上将前期学习对后期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当前期学习与后期学习之间的相似性及共同点越多时,带给学习的正向效应就越明显,其学习效率也越高。

例如,我们在音乐会上经常看到吉他演奏者还能弹奏贝司、尤克里里或五弦琴。也许你觉得一个人会演奏四种乐器十分厉害,其实当他学会一件弦乐乐器后,就能很轻松地学会第二件、第三件,由此也就掌握了更多的弦乐演奏方法。

首先,我们要通过发挥强项来掌握一门自己较为擅长的知识,然后借助“学习迁移”规律让自己不断掌握更多新知识。利用多语种式学习法,你一定能获得显著的自我提升,为此我们首先要做到“充分发挥强项”。

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无知之知”。其含义就是能清楚认识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论断。 就学习方法而言,“无知之知”的理论也带给我们很多启迪。清楚了解自己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当你弄清自己未知的部分时,就能准确把握学习方向。如果你能在背诵书本内容时明确没记住的部分,就会集中精力专攻那部分内容,经过反复练习就有可能得满分。同时,自己“未知”的部分也会不断变少。

那么,如何明确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呢?这就要用到“输出法”。不进行适当“输出”,你永远无法明确自身的已知及未知部分。比如,“做习题”就是一种输出方式。当你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人时,就会立即明白自己“未知”的部分。

然而,“重读教科书”却并非输出,而是一种输入。因为无论你读多少遍教科书也无法明确自己没掌握的内容,所以也不会改变你的“无知”状态。

认清自身的“无知”之处并进行充分强化就可以获得显著的自我提升,这就是“知无知式学习法”。然而,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真正能达到苏格拉底所谓的“无知之知”的境界的人堪称智者。对于普通人而言,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无知”就实属不易了。

目前,很多心理学研究都证实了上述结论。

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针对若干实验对象进行了逻辑推理考试,通过让实验对象估算自己的成绩发现,平均成绩较差的“12%”的实验对象通常认为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高达“68%”。由此可见,越是成绩差、能力弱的人越意识不到自身问题。这就是“邓宁-克鲁格效应”。而且,越是“无知”的人越认为自己聪明,越难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也很难达到“无知之知”的境界。

通过考试、做题、讲课等“输出”方式能充分发现自身的“无知”之处。所以,我们要通过输出来认识自身的“无知”,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可以说,“知无知式学习法”能让我们获得显著的自我提升。

2.目标式学习法

我想学过外语的读者一定不在少数,我在留美前一年时间里也曾拼命学过英语,在此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历。在留学之前,我已有15年的医学研究经历,在英文的读、写方面也具备一定水平。不过,让我最头疼的就是口语,于是我决定去口语学校申请一对一辅导。

我首先咨询了老师,然后申请了每周两次的单独授课,该课程持续了半年时间。这是一种辅导型课程,主要内容是回答老师用英语提出的问题,然后接受老师的评价。当被问到“为何学英语”时,我回答“因为2004年4月要去美国工作,所以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能与当地人正常交流。”然后,老师又问“具体要达到什么水平?”

“到美国后,我要能听懂教授的指导,同时能独立制定研究计划,并能按教授的指导进行工作。同时,我要能在研究会上听懂上司的发言内容,还要能自如表达自己的意见。具体而言,就是英语水平要达到能与当地人正常讨论专业知识。”经过认真分析,我终于明确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目标。

由于当时距动身仅有一年时间,于是学校以“能参加专业研讨会的口语水平”为目标,为我量身定制了一对一特别辅导课程。美国口语教师在每次课程中都会复印一些科学刊物、报纸及杂志的专栏资料给我做练习。首先,他会让我朗读这些内容,然后问我有何感想,接着还会问我“对〇〇研究结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当我提出自己的意见时,老师就会提出反对意见,于是我要用英语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主张并进行反驳。总之,我的口语课就是以这种辩论形式展开的。

刚开始时,我的表现简直惨不忍睹,后来我慢慢掌握了辩论及讨论的常用句式。在课程进行了三四个月后,我已经能用英文迅速表达自己的观点。当课程进行了六个月时,连我都惊讶于自己的口语水平。

当我到达美国后第一次与上司一起参加实验计划协调会时,我几乎能全部听懂上司(副教授)的发言,那次会议也得以顺利结束。后来我还就实验方面的问题与当地学者进行过讨论,而我的英语水平已足以让我应付各种研讨会。也许很多人上过一对一的辅导课,但效果却不如预期。

这是因为,我在上课前就已经为自己制定了十分明确的目标,即“英语口语水平要达到能参加科学研讨会”。正因如此,我的辅导获得了预期效果。只有当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后,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我身边也有很多学习英语的人,当我问他们“学英语的目的”时,很多人只是模棱两可地答道,“会讲英语对将来多少能有帮助吧”。

如果你对学习目标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那么你的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里。

其实,学英语的目的有很多种,或是为了去夏威夷旅游时能在购物和用餐时更加得心应手,或是为了能跟国外客户进行正常交流,或是为了能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演讲,再或者是为了能在美国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企业工作。

虽然,上述情况的初衷都是想提高英语水平,但不同的目的却对应着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那么,你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只有当你充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时,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如果只是抱着“反正就想说英语”的模糊态度,是什么也学不会的。不仅学习外语如此,在学习任何东西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目标”以及要达到的水平。唯有如此,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显著提高。这里,我将其称之为“目标式学习法”。

很多人通过查询电车经停站点来确认自己的换乘路线,当你在相关网页上分别输入“所在地”与“目的地”时,网页一定会显示出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的换乘路线及换乘站,这项服务的确非常便捷。因此很多人去往陌生地之前,都会通过电脑或手机查询路线以确认行程。

我们在学习时也可套用这个思路。你目前的状态和实力就相当于“所在地”,其中包括你的强项与弱项,即你现在的知识水平。你的学习“目标”就相当于“目的地”,即你想通过学习达到的水平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活用程度。当你明确了“所在地”与“目的地”之后,就会知道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到达目的地,而所谓“途径”正是学习方法。

很多人在还没弄清目的地(Goal)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始学习,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不清楚目标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选对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在开始学习前首先要充分明确目标,然后再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相信绝大部分乘坐电车的人都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地,除了那些以乘电车为兴趣的“电车迷”之外,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决定目的地之后再考虑乘车。然而,就学习而言,很多人却在没有明确目的地的情况下就匆忙“上车”了。

我将其称为“模棱两可的学习”,它与“明确路线式学习法”完全背道而驰。此类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完全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所学知识的活用程度,抱着模棱两可的态度开始学习。

例如,有人学英语、考取理财规划师资格或是读研究生都是抱着一种“将来多少会有用”的模糊态度。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学习对将来多少会有些用处,但它却是“低效学习”的最典型表现。

无论是学英语、考资格证还是读研究生都并非“学习目的”,而是“学习手段”,是提高人生质量的“工具”。当然,我们要熟练掌握并使用这些工具。那些学习态度“模棱两可”的人就像从不做木工活却买电锯备用的傻瓜一样可笑。即便你将英语练得很流利,但如果在工作中用不到,你的学习也就成了无用功。

这种无目的性的学习毫无意义。如果英语、资格证或研究生学位无法在你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一定作用,这些学习经历也不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正向拉动效应。说到底,这种“低效学习”不过是为了获得“自我满足”。

总之,我们要在开始学习前充分明确目标。“模棱两可的学习”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之外百无一益。

学习的精进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日本畅销书作家重磅好书。终结低效学习,实现高效跃迁。30年教学经验之作,被100万学生、职场新人奉为宝典。)

中文名:学习的精进

外文名:ムダにならない勉強法

作者:(日) 桦泽紫苑

译者:冯莹莹

出版单位: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9月

书号:9787545539523

定价:39.80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