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美人说美人说专题精选

【晴说红楼】晴雯篇(下):晴雯之罪

2017-11-15  本文已影响227人  如兰美眷
87版晴雯

曹雪芹笔下,从无脸谱化的人物。没有十足的好,更也没有十足的坏。因此有人说,要读懂中国人的复杂人性,可以到红楼梦中寻找答案。

晴雯,很美,但远非完美。

晴雯有不少缺点,最后令她致命的,也是她这些缺点。

细数晴雯之罪,大概有以下几条:

1.做事懒惰 缺乏主动性

晴雯的日常,是“歪在榻上”,动也不动一下,少有什么活计能派得动晴雯的。

麝月有一次看不过,说:你好歹也动一动。晴雯笑道“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等哪天你们都去了,我再动不迟。” 虽是姐妹玩笑,却不难看出大家眼中晴雯那懒洋洋, 遇事能推则推的行为作派。

放在如今,晴雯这样的员工,可谓毫无主观能动性(initiative)可言。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单位是毫无疑问干不了了,就算是放在清闲的国企公务员,如果没有过硬的背景,怕也是要被劝退的。

2.嚣张跋扈 爱出风头

第七十四回,是红楼梦全文起承转合,大厦将倾的重要转折回目。

此回中,小人纷纷作恶,王夫人听信谗言,继而才有了“惑奸馋抄大观园”一节,然后死晴雯、逐司棋,去入画,走芳官,一系列悲剧陆续上演。贾府荣禄百余载,泱泱大族,从内部开始先乱了起来,后渐及外部,最终呼啦啦大厦倾。

众小人之首,就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此婆子不作正事,专爱谗言惑主。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侍奉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结果忽然逮到一个机会,便无端向王夫人告黑状。

按说园中丫鬟也很多,结果偏偏第一个就告出了晴雯,王善保家的道晴雯“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不大成个体统”。

凡小人,欲诬告之,必捡那不好听的夸张说来。但晴雯之掐尖要强,爱骂人却是众所周知,倒不冤屈。

况且,丫鬟之众,王善保家的第一个就告出晴雯来。可见晴雯平日肆意妄为,爱耍小性出风头,得罪人之多。想必晴雯是早已得罪下这位陪房大妈了。

王夫人本对晴雯毫无印象,听了王善保家这一席恶状,竟猛然触动往事,问凤姐:“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指大观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从王夫人猛然忆起的一面之缘,再次点名晴雯模样拔尖儿,而平时甚是嚣张狂妄,故竟被王夫人偶尔路过看见,可见其嚣张之势实是日常行径,不足为奇。

放到现在,一个日常嚣张跋扈锋芒毕露,还给老板留下过不良印象的员工,公司一旦整肃抓典型,第一个抓到你是自然再正常不过。

3.四处得罪人而不自知

第一层:小丫头们都不喜晴雯。

晴雯对她们要求苛刻,又常常打骂,故不得人心。二十六回中,借怡红院小丫鬟佳蕙之口,说起贾母按等级赏赐服侍宝玉的人,很不服气:“袭人哪怕她得个十分儿,也不恼她,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她呢?别说她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

小丫头一席话, 道出袭人素来行事稳妥,深得人心,地位无可撼动。又说:“可气晴雯、绮霰他们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头去”。补在下等丫头心里,对晴雯之不服和怨气。

怡红院中,小丫头子都没少挨晴雯骂,一看不过,晴雯立刻骂:“要你做甚,都攆了出去!”结果,没曾想,最后却是她自己第一个被撵了出去,可谓一语成谶。

第二层,在怡红院的顶头上司,袭人,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她得罪。

因袭人极力讨好王夫人,巴结上级以求晋升,晴雯自诩高洁,心底里是尤其瞧不起袭人这样的。偏她又牙尖嘴利,别人心里有想法只是不说,只有晴雯,心里有什么嘴上嘴上就说了出来,一有机会就怼袭人:“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还和众人编排袭人,骂其“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即一味巴结讨好的哈巴狗。

袭人,一惯的“老好人”作派,怡红院里出了名的第一贤人是也。嘴里自然不说什么,但内心未必不存有不满,至少,袭人作为一个正常的女性,纵然再大度,也不会喜欢晴雯这样的行为。

放到如今,晴雯,就是那种不会讨好上司不说,还打心里觉得上司不行,日常揭上司的短的员工。

这样的员工,先不说有没有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但不论如何,对团队的稳定和谐发展和精神建设是起到极其恶劣的负面作用的。毫无疑问,一旦有裁人,第一个就轮到她。

第三层,贾府内务实权派,一干老嬷嬷和媳妇们,也都讨厌晴雯。

前文说起晴雯几次三番抱怨宝玉乳母李嬷嬷,底下小丫头子岂有不往李嬷嬷耳朵里传的,想那李嬷嬷及其派系如何能容晴雯?

另有王善保家的也素来憎恶晴雯,想必是素日在大观园内晴雯并不待见她,言语之上多有得罪。而在赶走丫鬟坠儿一事上,晴雯还曾和宋嬷嬷以及坠儿的妈妈有过一番口角,又是得罪下了一大批人。

还有诸多此类事件,无法一一表明。无非全是不该出头时意气用事强出头,又牙尖嘴利出言刻薄,让别人下不来台所致。

第四层,晴雯还会日常得罪一些无关之人。

比如某日在园中遇到红玉正帮凤姐办事,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快,晴雯就随口讽刺红玉“没事闲逛,原来是捡那巧宗儿攀高枝儿”。同行的丫鬟有好多个,偏偏左一言右一语把红玉怼得气不过的人,就只有晴雯一个。

红玉,此时还只是宝玉房中下等丫头一名,后因办事得力,被凤姐看上要走,很快成了凤姐身边红人。

且不说红玉后来在凤姐身边被器重,但说红玉原本是谁?她可是荣国府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林之孝夫妇在荣国府那是有实权有地位的老仆人,红玉岂不比晴雯这样买来的丫鬟硬气得多了?晴雯却只仗着自己在宝玉房中地位高红玉一等,随性讥讽。

综上所述,从上到下,除了宝玉处处让着晴雯外,其他人竟大半被晴雯得罪了个干净。

相当于:在公司里,搞不好上级关系,处不好下级关系,平级间也日常得罪,时不时还去招惹个兄弟单位的人。一旦出点什么事,这样的员工第一个被诬陷背锅,不足为奇。

4.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慧

晴雯平日里机敏过人,可谓有小聪明。而在‍处世上,却缺乏大智慧。关于这一点,受我最喜爱的吴军老师谈论晴雯一文启发,结合自己的观点,大致总结如下。

晴雯被赶出大观园的起因,就是被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参奏了一本。王夫人闻言大惊,原来自己的心肝宝贝宝玉身边竟有这样“妖精似的人”。“倘叫这样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于是速传晴雯来见。

一见面,王夫人就冷冷问晴雯“宝玉今日可好些?” 晴雯本机敏过人,一看形势不对,必有人暗算,便编了一番自认十分稳妥之言来答:“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起,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

王夫人道:“这就该打嘴,难道你是死人?要你们做什么?” 话至此,很明显王夫人是故意找晴雯的茬,已经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再留下晴雯了。怎么答都是个错。也许只装傻充愣,倒也算个最佳选择了。

无奈晴雯完全没有意识到,她本就自恃聪明,性气又高,当下回道:“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播了我去外间屋子上夜。”云云一大篇,大意是,自己其实是贾母的人,平常和宝玉也不亲近,所以你王夫人不要动我,也不要误会我,好不好?

然而,晴雯此时完全认错了形势。她自作聪明搬出老太太来压制王夫人,以为这样可以成功。这就好比你的老板叫你训话,你却说我是你老领导派来的人,你动不了我?想那王夫人内心能顺畅否?

晴雯平日里,只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从没看懂过贾府的真实权力体系

晴雯自以为贾母喜爱,宝玉疼惜,足可保自己万无一失。多年来从来没有想过要花心思也不屑于去讨好王夫人。

可是,这贾府之中,真正的当权派正是王夫人和她的侄女王熙凤。在决定晴雯的去留一事上,王夫人可谓有百分百的决策权,根本无需事先知会贾母,更不用提宝玉了。

更何况,王夫人一届中年妇女,年老色衰,暮气沉沉,又通共只有一个捧在掌心的宝贝儿子,平素最厌恶的就是晴雯这样青春貌美,活力四射,又日常和儿子亲近的年轻女子。

“王夫人一看他钗彈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无名怒从心中起。” 而王夫人喜欢的,书中也写得明白,是袭人、麝月这样安分守拙之人,“粗粗笨笨的才好”。

晴雯之娇美,之伶俐,又常在宝玉之侧。一旦入王夫人之眼,绝不能容也。


晴雯之罪,不过如是,然罪不至死。

七十九回,晴雯被撵。宝玉毫无办法,向袭人哭道:“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虽他生得比别人强些,但也没有妨碍着谁,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没有得罪你们。想是他生得过于好了,反被这好所误。”

是啊,晴雯美,也被这美所误。背负着莫须有的“狐狸精”骂名,被赶了出去。不几日便气病交加,香消玉殒。

略带讽刺意味的是,王夫人意欲除掉的是宝玉身边勾引他,让他做出不当行径的狐媚子,她以为必是晴雯带坏了宝玉,却怎么也算不到,晴雯才是宝玉房里和宝玉关系最干净的那一个。此正是经济学上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

想到此,我也欲与宝玉一起,为晴雯一哭!

晴雯篇结语

晴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极其鲜明的女性形象。曹雪芹对于晴雯太过喜爱疼惜,以至于晴雯死后,借宝玉之笔,写下长达近四页的《芙蓉女儿诔》,以祭晴雯。

因“晴有林风”,晴雯无论从样貌、性情上,都是缩小版的林黛玉。明祭晴雯,暗诔黛玉。可谓一字一泪。可以说,从写作伏线上来看,晴雯死了,也就意味着黛玉也将不久于人世。

吴军老师说:“晴雯之死,是令我流泪的”。我深有同感。晴雯和黛玉,灵气生动,有着极重的浪漫主义情怀,她们不愿为世俗低头,也不为世俗所容。

用吴军老师的话说,如果说袭人和宝钗,有着处世的智慧,那么晴雯和黛玉,却有着“作诗的精神”。

随着晴雯之死,这股灵气生动的作诗的精神,也渐渐从大观园中,从贾府中,从整部红楼梦中开始消散殆尽。

行文至此,甚是悲伤。

想我小时候初读红楼,很不喜晴雯之任性,长大后,才渐渐开始欣赏晴雯之美。脂砚斋批云:“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也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妒愚甚,若一味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是的,感谢晴雯,令红楼生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