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精气神 低欲望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wangchuang2017

既然看到了 就说说吧 我们人类 动物 活着就是靠精气神
1.合理饮食 按时作息 精就满了 精满之后 气会足 气足之后神就会旺 就像亮剑里面的李云龙 他最后一集 谈 论军人的战斗意志 亮剑精神 你可以试试一个精气神不足的人 你就读不出来那种感觉和气场 身心是一体的
2.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是左手和右手 一样一样的 精满不思欲 反而现在很多人 欲望很大 好像自己身体很健康似的 这是大缪 这就类似人死之前的回光返照 这说明你再不悬崖勒马 你就该准备完蛋了。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信为刍狗 我奉劝大家一句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 不管你每天有多大压力
    要记得 晚上睡觉 越早越好 顺应天时 建功立业 该补精气神不去补 迟早要完蛋

一个调查过 实践过有发言权的一个创业者 以上 全是 肺腑之言 想打下一片江山 创出一番事业 更要牢记 共勉

人身三宝---精气神

生命物质起源于精;

生命能量有赖于气;

生命活力表现为神。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精气神真足!"很有意思,在我们的双音节的语言习惯中,"精气神"这个三音节词使用的频率却很高。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精气神"。

精气神究竟是什么?精气神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究竟应该怎样炼养精气神?

上药三品,精与气神

《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把"精气神"三个字连在一起说,但"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说明三者有密切关系,养生要重视"精气神",比如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又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在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时候,我们的古圣先贤就十分重视"精""气""神"。《周易·系辞传》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说明物体是由精气凝聚而成的,事物的变化是由魂(神)的游散造成的。在《管子》《庄子》等经典中都使用了"精神""精气"的术语。

后世道家把它归纳为"精气神"。道家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又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生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精气神;养生有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

黄帝问岐伯,怎样呼吸精气,怎样"独立守神"?黄帝问的问题,后人做了一个总结:怎样炼精、气、神?也就是怎样养精,怎样养气,怎样养神?几千年来,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摸索出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养生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四大基石是西方国家提出的。而我们中国人把它归结为养生的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

其实精气神三方面的炼养不是分裂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人说形神合一、精神合一、神气合一、动静合一,就是这个意思。在古代,凡是著名的养生专家都能达到这一点。比如唐代之后,在五代到宋代初年的时候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希夷先生陈抟,后来人称他为睡仙,他一睡下去就可以睡几个月。实际上他是在练功、炼精气神,别看他睡在那里好像是一种消极的举动,实际上他是内在养练精气神,只是普通人没看到。

陈抟老祖留下了睡功秘诀三十二字:"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就是说看上去睡的时候像龙一样盘曲环绕。俗话说:"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就是说练睡功时,要侧着身体,好像狗一样蜷着身子,像狗像龙是一样的。要一只手屈臂枕头,一只手直抚于脐眼(丹田)。一只脚伸展,一只脚弯曲。这就是炼形。睡功要求先睡心,后睡眼。也就是先要收心入静,然后才闭目入睡。首先要使心神不外驰,就是不能老想着外面的事情,要把心神收敛起来。这是炼神。呼吸要调匀、调细,气机自然、安定、平和。这是炼气。精、气、神和合凝聚,结成内丹。哪有精气神分开来炼的?

古代所有善于养生的人都能做到精气神三者结合,都能做到《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养生时都学了很多方法,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是偏于炼形的,有的是偏于炼精的,有的是偏于炼气的,有的是偏于炼神的。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精气神或者形气神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啊!

为了达到精气神三者合炼的目的,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
精,构成生命最基本的物质

什么叫精?

"精"这个字,大家都会写,米字旁加一个青。米字就是粮食,稻谷;青是代表声音,所以念精。这里的米实际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质。也就是说人体有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精。也就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精华,也就是构成人体形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精是身体的根本。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就不可能有人的身体。

《灵枢·决气》中说,我们的父母亲---"两神"相互结合以后,然后生下了我们人。而构成我们人体的就是"精"。"精"在我们人这个形体出生之前就有了,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拿现在的话来说"精"就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力和身体健康的一种最基本的精微物质。

这里说的"精"主要是藏于人的肾中,所以叫肾精。肾精又叫做先天的根本,是父母亲留下来的,是一种遗传,是先天之精。

《黄帝内经》将"精"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只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的物质都叫做精,包括精、血、津液,等等。第二类是狭义的,更具体一些,主要是指肾精,特指主管人的生殖、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实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是从父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是秉承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一个是后天的,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这是一种营养物质。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营养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这种物质就是后天之精。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这两个方面就形成了人的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道家又把它叫做"元精",它是生命的本原性精华;"后天之精",有人把它看成是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是不对的。
 "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精,才有形体。所以精气神三宝,最早又称为"形气神",比如汉代初年《淮南子》这本书就是"形气神"三者并称的。一个人要健康、长寿,最最关键的就是要养精,既要保住先天的肾精,又要调养后天的水谷之精。

肾精,生命的原动力

在《黄帝内经》里面,把精看成水,肾精就好比是水一样,像水一样地流动。在《周易》八卦里面有一个卦叫坎卦,坎卦上下是阴,中间是阳。肾精就好像是坎卦,是水,是液体,外边是柔的,里边是刚的。

坎卦这个符号非常形象,它的上下是柔弱的,是虚的,像水,就是肾精。水当中有一个阳爻,有一个非常刚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肾中的真阳,真阳之火,是生命的原动力。

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能源危机,所以要找能源。现在世界科学界已经开始在大海里面去找能源。海洋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包括海水能、海面能、海底能和海洋生物能等。其中海水能就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等。在这个能源危机的时代,海洋能真是人类的福音啊,海洋能才是最根本的能源。这就好比我们的肾精,看上去是水,是液体的,实际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能源,这才是生命的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这个动力维持着我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明白了这个生命的原动力,就一定要把它护养好。养精是养生的根本啊。

养精的三个方面:节欲保精、经络按摩、合理饮食

我们应该怎样养精?养精的方法很多,我看最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节欲保精,切记"色字头上一把刀"

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黄帝内经》里面经常提到的,人要有节制,尤其是"行房事",男女交合一定要节制,这样能保住精,因为这个精主要是肾精。房事太多会泄精,会泄掉了人的精气。按《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积精全神",要把精蓄积在那里,就像人体里有一个水库一样。"水库"里面有水,这个水不能随便地泄了,要把它积攒在那里,否则水就干了,水干了,这个水库还有什么用?

大家想一想,历代的皇帝为什么大多都短命,很少有长寿的?有人做了个统计,中国历代皇帝加起来有402位,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嫔妃太多了,精消耗得太多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么多嫔妃,房事太过度了,精怎么能保得住?

有一句话叫做"色字头上一把刀"。这是把什么刀?古书说:"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这是一把砍伐我们骨头的刀。因为房事太多了以后,必然就耗散了精气。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肾主管骨头,肾精丧失了,我们骨头也就受到损伤。所以人如果房事太多,无节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样,是在砍伐我们自己的骨头。

第二,经络按摩,不让精外泄

养精要经常进行经络的按摩,肾精是在人体的下部,这个地方后来称为丹田---下丹田。保精、养精要按摩下丹田。

下丹田在哪里呢?一般人都知道下丹田就在肚脐下面的位置,准确的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下丹田就是肾精所藏的地方。在下丹田的位置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把手掌劳宫穴对准下丹田,整个手掌覆盖肚脐(神阙穴)和脐下3寸关元穴之间,整体按摩120次,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

为什么要120次?这是取人体的"天年"数,就是正常的寿限。一般按120次,就会温暖、发热。肾精最怕寒冷。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也是两手交叠,用手掌心劳宫穴按揉命门。

命门,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好,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是主管生命开阖的。我们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不要让精外泄,所以这个部位也要经常按摩。同样也是按摩120次,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

每天早晨和晚上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120次以后,下丹田和命门会发热、温暖。按揉丹田属于练功的一种方法,练功的最好时间在一天中是四个时辰:子午卯酉。子时是半夜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中午11点到1点,卯时是上午5点到7点,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我们可以在上午卯时和下午酉时来按揉下丹田。
经常地按摩下丹田和命门可以温精,可以保精,不让肾精外泄。

第三,合理饮食,维持生命的健康

在我们的饮食当中,要多吃养精的东西。比如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子,还有地黄,地黄熬汤很好喝的。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治疗遗精、早泄。

中医有一句名言:"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体弱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要依靠饮食营养来充实气血。所以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饮食时还要注意定时、定量、不偏、不嗜。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做,我们就可以对肾精有所保养,就能"积精全神"。

气,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

人的生命在于精气神,"精"已经讲了,现在来说什么是"气",怎么养气?

"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离开这个"气"字就说不成话了。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生气了,叫"怒气冲天";高兴了叫"喜气洋洋";如果萎靡不振,叫"泄气了";如果精神抖擞,叫"神气十足",等等。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人就是有了这个"气"才活着的。

"气"字在《黄帝内经》当中,出现了3000多次,是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整个《黄帝内经》都在讲这个"气"。

"气"字怎么写?我们今天看见的是简体字,繁体字是"氣"。

精字也有米字,气字也有一个米字,米是一种物质,一种精微的物质。说明气也是一种精微物质。"气"字的写法在甲骨文里面,实际上就写成三横,它代表自然界的云气、雾气、露气,是一种能看得见的,但又不是很清楚的一种状态,叫气态。后来这个"气"渐渐地越来越抽象了,慢慢变成了一种无形的东西。"气"实际上是介于精和神之间的这么一个状态,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东西。

我带了有二十几个博士生,我曾经让几个博士生专门研究"气",结果都遇到很大的困难,所做出来的结果总难以令人满意。"气"字人人都在说,可是真正要把它搞清楚,要说出它就是什么东西的确不容易。我们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可是它和"精"这种精微的物质又不完全一样。精是能看得见的,基本上呈液体,而气是一种气体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

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虽然"气"是什么、经络是什么,我们目前还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在身体上体会到、感觉到。

气有五大作用

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的。总结一下,气有五大作用。

第一,推动作用。气可以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第二,温煦作用。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第三,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把邪气驱除出去。

第四,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第五,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人体各种各样的气人体身上到处都有"气",人一旦没有气,就"断气"了。
情志养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我们的感情、情绪,我们的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不良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它、调节它,要及时地排解它,而不能让它任意发展,否则就会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而产生身体上的各种疾病。

七情六欲究竟指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调节七情六欲,调节人的情志呢?《黄帝内经》里面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

调节情志法---防治"七情"内伤

我们谁都在说"七情六欲",可是要说出具体内容,恐怕比较困难。这也难怪,因为本来就有各种说法。

七情就是人的七种感情、七种情绪。七情的说法,各家差别不太大。

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是从古印度传来的,所以它的名词术语都是翻译过来的,翻译的译文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七情中的"忧"另一种译法就是"哀","憎"另一种译法就是"恶"。所以两家说法其实是一样。

《黄帝内经》的说法有一点区别,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学没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什么是"六欲"?六欲就是人的六种欲望、六种需求。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人究竟有多少种欲望?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在《贵生》这一篇中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人的"全生状态",就是"六欲"都得到合理的满足,但没有说出哪六种欲。东汉哲人高诱作了解释,六欲,就是生、死、耳、目、口、鼻。后来有人把它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这跟佛家的说法有很大的区别,佛家说的六欲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我们现代人常说"情欲"这个词,其实在现代汉语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一个属于"心"一个属于"身"。当然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是互动的,还可以互相转化。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心理情绪和生理要求,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

但七情六欲却容易出问题。怎么来对治这些问题,《黄帝内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七种情志一定要调理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首先是精神上的错乱,然后就会影响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将我们通常说的七情六欲做了一个分类。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归结为五类。那就是怒、喜、思、忧、恐,这叫五志。这个五志分别对应的是五行,也就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那就是肝、心、脾、肺、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志怒喜思忧恐

怒伤肝

怒伤肝,怒气直接影响着肝。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气往上冲。大家可能都有过一些经验,如果遇到一些非常愤怒事情,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血往上涌。所以如果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人就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因为怒的时候,一下子气血往上冲,那就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黄帝内经》上讲,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冲往上涌,这时人非常危险,有的就会脑出血。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最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所以怒则伤肝、伤气血,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这里向大家介绍一首《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喜伤心

《黄帝内经》上说,喜则伤心。要说起来七种情绪里面喜是一种好的情绪,怎么会伤心呢?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过分的高兴、兴奋,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因为"喜则气缓",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水一下子涣散开来。太高兴、太兴奋了,往往气就散掉了,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发疯。

《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范进考举人老考不取,到五十多岁还考不取,屡考屡败。最后一次在他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时候他是大喜过望,结果没想到,大喜之后就疯了。为什么疯了呢?就是伤心了。因为心藏神,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志活动的。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可是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所以人也就迷失了,丧失神志,所以人千万不要大喜过望。

我想起陶渊明的一首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人生在天地大化中,不过呼吸之间,多么渺小,多么短暂,何必为自己的事一会儿大喜一会儿大悲呢?海那么阔,天那么广,我们应该放下的就放下吧,应该尽的责任就尽掉吧,何必总要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呢?

防止"乐极生悲"

加拿大一位贫穷的鞋匠,在确知自己中了百万元的巨彩后,竟"因乐暴亡",直到入殓之时,仍面带笑容。这种因过度兴奋造成的猝死,时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间。人过中年,全身的动脉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当然不会例外。如若心脏剧烈地跳动,必然增加能耗,心肌将会发生相对的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心搏骤停。这是"乐极生悲"的一个原因。此外"乐极生悲"还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健康的人尚可代偿,若已患高血压病,过度兴奋就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表现为突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高血压危象"尽管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却可由此引起脑血管破裂发生猝死。

可见,"乐极"亦不可取,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的过分激动都是不可取的,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于喜事与悲事、兴奋与气愤、顺境与逆境、快乐与痛苦等,都应一视同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定注意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思伤脾

《黄帝内经》说:"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脏,会影响脾胃,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考虑问题,考虑得太多往往不思饮食,或者饮食不和,这就影响到脾胃。脾是主运化的,饮食水谷精微到了脾胃的时候,就要靠脾胃的运化。运化就是运输、运送和消化、变化的意思。脾胃把吃进去的水谷消化成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和无用的糟粕,并把其中的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脾的运化功能,除了运化水谷之外,还能运化水液。

阶段养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这首宋代有名的禅诗,看上去是写一年四季景色的,其实是写人生各阶段的心境的。如果心态平和,没有是非,那么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美丽的。

人的生命可以分成多少个阶段?多少个周期?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人的精气神是不是都一样?

人在年老的时候,还能不能保持天真,保持旺盛的精力?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和岐伯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岐伯对此做了非常精彩的回答。

生命的周期

人的生命有没有周期?有没有节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坏,这是什么原因呢?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他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我们这里所谈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三节律",其实只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个部分,其他如人在一天24小时内感官敏锐程度、温度、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也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部分。
20世纪初,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中体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智力周期是33天。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都可以用曲线来表示。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日算起,起点在中线,先进入高潮期,再经历临界期,而后转入低潮期,如此周而复始。曲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是高潮期,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日子是低潮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而和中线相交的那130天则是临界期。在体力高潮期,人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而在低潮期,则疲劳乏力,无精打采;在情绪高潮期,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而在低潮期则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在智力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记忆力强,而在低潮期,则迟钝健忘,理解力差。在生物节律的临界期,身体处在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此时人的有关能力和机体协调性较差,做事易出错,身体易患病。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古圣先贤就发现了人体一生的生命周期。西方科学家只是发现体力、情绪和智力的节律周期,《黄帝内经》则发现了人一生五脏气血的盛衰和肾气盛衰、生命力、生殖力盛衰的周期。

关于生命周期,《黄帝内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十岁"为周期,一种是以"七岁"(女)和"八岁"(男)为周期。这两种周期表面上看好像不统一,有矛盾,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区分人生的阶段。

10岁,是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观察出来的人的生命周期。

7、8岁,是从肾气和天癸的盛衰观察出来的人的生命周期。

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观察人的生命周期

《灵枢·天年》中,以10岁为一周期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十131个阶段。

10岁时,五脏(心肝脾胃肾)之气已经稳定了。血气、血脉都畅通了,气血也流动了,这流动之气主要活动在人体的下部,所以10岁小孩子的特征是喜欢"走"。这个"走"不是现代汉语当中的走,而是小跑的意思。这也说明了小孩子喜欢小跑的原因。

20岁时,是人生第二个阶段,血气开始强盛,肌肉开始长得结实了,这个阶段的人"好趋"。"趋"是快步走的意思,要比小跑要慢一些。从10岁到20岁的动作由小跑到快步走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生理的变化,精气神的变化。

30岁时,"五脏大定",五脏之气更加稳定,肌肉也更坚固了,血脉也盛满了,所以就"好步"。这个"步"就是行走,喜欢行走了,这又比"好趋"更慢了一些。

40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已经更加强盛了。到了极点了,所以就开始衰落了。这时皮肤开始疏松,脸面的光泽开始减退,头发也开始斑白;虽然这个阶段走路的时候还比较平稳,还没到摇晃的地步,但已经是"好坐"了,不喜欢走动了。这表示人体开始衰老。

从小跑到快步走,然后到普通的行走,直至喜欢坐,这整个过程是一个慢慢衰老的过程。

人生到40岁的时候,开始有了衰老的迹象,还是外在的衰老。而从50岁开始,人真正地衰老了,从五脏开始衰老了。

50岁时,五脏就开始衰落了,先是肝气开始衰落,肝液开始薄了;所谓"肝胆相照",接着胆汁的分泌物也就慢慢地减少;并且,眼睛跟肝脏是有关系的,肝开窍于目,因而,眼睛开始看不清楚。

60岁时,心开始衰落,心气不足了,心里开始经常担忧、悲伤,血气也开始松懈、外散,所以人就"好卧"了,因为血气不足所以就喜欢躺着。

70岁时,脾气开始虚弱,皮肤开始枯萎。

80岁时,肺气开始衰落,魄开始离散。因为肺是藏魄的,所以80岁的人就会经常说错话。

90岁时,肾气就衰竭了,四脏的经脉都空虚了。

到100岁时,心肝脾肺肾五脏气血全都虚弱了,这个时候看上去形体还在,但实际上神气已经离去。

以"十年"为生命的一个周期,是以五脏气血的盛衰来划分的。从动作上看,一开始10岁的时候是小跑。到后来是快走,然后是一般的走,接着喜欢坐,到最后喜欢睡了。

而50岁以后,进入衰落期,从五脏六腑功能衰落的顺序上看,是按肝、心、脾、肺、肾顺序衰落的。这个顺序刚好是五行相生的顺序。

人体生命周期,人体脏腑衰落过程不但与五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反映了天人合一的生长和衰落的周期规律,是非常有意思的。它不但是生命过程的写照,还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的含义。我们的先祖们早就发现地球上的事物都是从下往上长的,《周易》六十四卦都是从下往上长的,《黄帝内经》说人五十岁以前的成长也是从下往上长的,气血由下往上,表现为小跑、快走、慢走、好坐、好卧。五十岁以后,人体的衰落又是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逐渐衰落的。

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神话传说---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一个怪兽,长的是人的头,狮子的身子。怪兽给大家出了一个谜语,谁猜中了,就把谁放走;如果猜不中,谁就要死。这个谜语是这样的:"什么东西早晨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133到晚上又是三条腿?"众人都猜不出来,都被处死了。最后俄狄浦斯王答出来了,他的答案就是"人"。人小的时候四条腿,因为在地上爬;到后来两条腿,可以站起来走了;年老的时候,三条腿---多了一个拐杖。

这个传说也是从人的行为、动作上来区分人生命的各个阶段,但是区分得比较粗,而《黄帝内经》中岐伯把人的走路分得很细,从中发现生命的周期,人走路的形态、动作的快慢和敏捷度其实都反映了人的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也就是精气神在各个阶段的盛衰。

孔子的生命周期以及孔子的养生之道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3岁孔子去世。在孔子的一生中,基本上是以十岁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们不谈孔子一生的事迹,不谈孔子一生的使命,一生的传道过程。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从人体气血盛衰的角度来分析,这也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身体、心灵的变化过程,其实也正是我们所有人的心身演变周期。不同的生命阶段、生命周期应该怎样养生呢?让我们看一看孔夫子是怎么说的。

孔子提出了人生"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是孔子根据人生三个阶段不同的身体气血特点,提出的养生基本原则。

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平稳,要戒色,也就是要戒房事。这个阶段的养生重点在于保精。

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不要争强好胜,不要动不动就发怒,因为发怒容易伤肝,所以,壮年以后要注意养肝。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中年五脏气血衰落就是从肝开始的。

老年的时候,血气开始衰落,要戒贪得无厌,就是要控制心里的欲望,要注重养心。《黄帝内经》说,六十岁心气开始衰落。

生命强盛、繁衍的原动力:天癸

岐伯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了生命的另一种周期,这种周期很有意思,是把男人和女人区分开来的。这种周期区分的依据就是"肾气"和"天癸"。"肾气"是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天癸"是什么呢?"天癸"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先讨论这个"天癸"。

天癸,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天癸"的"天"意思是先天的,天然的,也是第一位的。"癸"字,在甲骨文当中写作"",像四面八方的水聚集在中央的形状。"癸"在天干当中是最后一个,和第九的"壬"都是属水的,意思是呈现水的形状。

中国古圣说"天一生水","一曰水"。水是第一位的,是生命之源。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也是"水为万物的本原"。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五脏中肾为水,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基础。"天癸"就是先天肾精当中产生的,是肾气充足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具有生殖能力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像水一样,像四面八方的水聚集在中央,表示水的充盈,精气的旺盛。有了"天癸"这种物质就可以使人生孩子。所以"天癸"是主导人生殖的一种物质,没有天癸,人就不能生孩子。

女子是以"七岁"为一周期

先说女子,女子是以"七岁"为一周期的。

"一七",7岁时,肾气就开始旺盛,牙齿开始换了,头发开始生长。

"二七",14岁时,因为有了"天癸",所以这个时候能生孩子。天癸一般是在14岁的时候出现,好多人就想到是不是月经就是天癸?当然不是。月经只是"天癸至"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本身不是天癸。天癸是一种主宰生殖能力的物质,而月经是排泄掉的废血。这个时候"月事已时下",这个"月事"就是月经,月经按时而下,每个月都要下来。此时"任脉通",任脉是人体正中、正前方的一条经脉,后背正中的叫督脉。这个"任"字,可以通"女"字旁的"妊"字,也可以主宰怀孕,也有这个功能。"太冲脉盛",这里有一条脉叫太冲脉,在七经八脉里面有一条经脉叫冲脉,太冲脉就叫冲脉,这条脉很重要,它是十二经脉之海。冲脉是从少腹内起于肾下,出于气街,进入胞中,女子的子宫,男子的精室;从那里出来,沿着大腿内侧的根部,然后往上行,到上面和肾脉合在一起,往上走;经过肚脐两旁,上到胸部就发散开来,散开以后还继续往上行,可以绕到嘴唇。这其中,气往上行到胸部的时候,女子的第二性征就凸显出来,乳房隆起;气继续往上行绕嘴唇一周,男子的胡子就开始长出来。所以男女性征都跟太冲脉的盛衰有关系。太冲脉与肾气有一段相连,所以也主管人生的生殖。女子一般是14岁的时候,太冲脉旺盛,就能生孩子,所以"二七"这个阶段很重要。

"三七",21岁时,肾气就开始平衡了,平稳了。因此"真牙生而长极",这个"真牙"就是俗称的智齿,智齿就会生出来,表明已长到了极点,也就是到21岁的时候,女子快要长到头了。

"四七",28岁时候,女子的筋骨坚强了。《黄帝内经》说,肝主筋,肾主骨,所以意思是肝气和肾气达到强盛。还表现为头发长到极点,身体也达到最强壮。

"五七",35岁时,"阳明脉衰",足阳明是胃经,手阳明是大肠经,这两条经脉循行于手和脚的外侧,汇聚于头面部,这里是指胃和大肠的精气开始衰竭了。面容开始憔悴了,头发开始掉落了。这又提到头发。头发是什么呢?头发叫"血之余",头发的盛衰是血气盛衰的表现。头发跟肾脏有关系,头发掉落,表示肾气开始衰落。

"六七",42岁时,终于头部的三阳脉(包括手三阳和足137三阳)都开始衰落,面色枯槁,头发白了。

"七七",49岁时,任脉开始虚弱了,太冲脉也衰微了。这个时候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能生孩子了。为什么呢?因为"天癸"没有了,"天癸"是主宰生殖的,没有"天癸"就不能怀孕,不能生孩子。所以,49岁在女子来说就是绝经期、更年期,就开始衰老了。

男子以"八岁"为一周期

《上古天真论》中说男子是以八岁为周期的。

"一八":男子到8岁的时候,肾气开始充实,"发长齿更"。头发茂盛,牙齿更换。

"发长齿更"与"齿更发长"

这里要说到男子第一生命周期时,提到"发长齿更",

按照字面顺序,就是说头发先开始长,牙齿才开始换。头发

是主生发的,牙齿是主收敛的,所以男子是先生发,后

收敛;

而女子与男子正相反,说到女子第一生命周期时,是

"齿更发长",就是牙齿先换,头发才开始长。是先收敛后

生发。

"二八",16岁时,男子的"天癸"---也就是主宰男子生殖能力的这个基本物质开始出现了,阴阳是能调和,男女和合,就能生孩子了。

"三八",24岁时,男子肾气平和、均衡,具体表现是智齿开始长出来了,身高也达到极限。

"四八",32岁时,筋骨强盛,也就是肝肾功能强盛。同138时,肌肉也健壮了。也就是生命力达到极点,所以接下来就要衰落了。

"五八",40岁时,肾气开始衰落了,具体的表现就是头发脱落。

"六八",48岁时,头面部的三阳经气衰微,脸色枯焦,头发变得花白。有一句老话:"花不花,四十八。"意思就是人到48岁的时候眼睛变成"老花眼",如果这时候还没有"老花眼",那么以后一般也就不会再有了。

"七八",56岁时,肝气衰微,筋脉迟缓,行动不便,天癸开始衰竭。主管生殖的精气不充足,肾脏功能减退,形体各部分都出现衰竭形象。对于男子来说56岁是一个坎,因为这个时候的主宰人的生殖的天癸开始枯竭了。

"八八",64岁时,牙齿、头发都脱落了。天癸就彻底尽了,也就没有了生殖能力。

天癸绝了以后还能不能生孩子?有的男性年龄超过64岁还具有生育能力,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有子,再怎么长,男子也不会超过"八八",女子不会超过"七七",因为这个时候天地的精气都绝了,也就是男女的天癸都绝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女子49岁是不变的,男子则变了,可以从56岁后延到64岁,往后顺延了一个阶段。

我初中的时候有一位男同学,外号叫"八八"。为什么叫"八八"?因为他父亲64岁的时候生他的。后来才知道这与《黄帝内经》中生命周期有关,这说明只要保养得好,人到64岁,还是有可能具备生殖能力的。

如果这个人养生得法、养生有道,虽然超过64岁,形态衰落,但精气神还在,天癸还没有绝,照样可以有生殖能力。

以"七岁""八岁"为一周期,是肾气的盛衰、天癸的来决定的。可能有的人会说,这可能不对吧?我怎么不是14岁来月经的?我怎么不是16岁开始遗精?的确,女性来月经的时间不完全都是14岁,男性开始遗精的时间也不一定都是16岁,但是基本上是这样,相差无几。可见,这种生命周期和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周期相吻合外,还和宇宙自然大规律有关系。

"魔鬼时间"---七岁、八岁

我们中国人可能都听说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原本是说我们两位圣人的,孔子年寿73岁,孟子年寿84岁。这是圣人天年的两个坎,后来发现,的确,很多人都是在这两个年龄去世的。

这种说法有科学道理吗?近年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具有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或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7年的周期为7岁、14岁、21岁、28岁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岁、16岁、24岁、32岁至72岁。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会明显减弱,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多了。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这个"魔鬼时间"大都和7、8这两个数字有关。专家特别提醒说,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一天之中的"魔鬼时间"

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便进入了一天中的第一个"魔鬼时间"段(早上6~9点),诸如心脏病、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乃至癌症等疾患,就在你的身上蠢蠢欲动。例如,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为早上7~8点,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早上6~9点最频繁。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4769例心肌梗死病人,其中28%在早上6~10点发病。

一天之中的另一个"魔鬼时间"段是在傍晚以后,此时心脏病发作几率再度升高。假如你在晚间7时左右饮酒,肝脏排除酒精所需的时间比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都要长,故此时饮酒最易醉人,肝脏也最易受损。

一天中,人最危险的时刻要数黎明。据研究表明,人在黎明时分,血压、体温变低,血液流动缓慢,血液较浓稠,肌肉松弛,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据调查显示,凌晨死亡的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

一周之中的"魔鬼时间"

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危险时间,发病及死亡危险比其他几天高出40%,被称为"黑色星期一"。芬兰专家也证明,星期一中风最多,星期天下降至最低。

一月之中的"魔鬼时间"

在一个月里,对生命最有威胁的时间是农历月中十五左右(7 8),这与天文有关。众所周知,月亮具有吸引力,它能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样,作用于人体的体液。每当月中明月高挂之时,人体内血液压力可变低,血管内外的压力差、压强差特别大,这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一年之中的"魔鬼时间"

一年中的"魔鬼时间"段是最热与最冷的几个月。一般说来,当夏日气温升至35°以上,即对人体构成危险。至于冬春季节,寒潮是继酷暑之后的又一个"杀手"。每一次寒潮降临,医院门诊及住院人数都会骤增,死亡率也会上升。对生命而言,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12月。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据分析,这与气候寒冷、环境萧瑟和人到岁末年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抵抗力差、新陈代谢低等有关。此时,一些慢性病常常会加重或病情变化大。值得一提的是,史学家通过考证发现,明朝、清朝的二十几个皇帝有90%死于最热的7月、8月和最冷的腊月、正月,这正是对以上规律的印证。
一生之中的"魔鬼时间"

在人的一生中,中年是个危险的年龄阶段。人到中年,生理状况开始明显变化,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降低的情形,加上家庭、工作、经济、人际关系等压力增大,更是进一步造成中年人心力交瘁。48、49岁还是大多数人的更年期。

其中73、84岁是生命周期的低潮期,所以去世的人相对多一些。

男女周期划分的规律:适应天道

以"七岁""八岁"为一周期,是肾气的盛衰、天癸的来决定的。这种划分周期的方法除了与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周期相吻合外,还与天道运行规律相符合。

古代先圣给我们找出的这种规律,不仅仅是人道的规律,也是天道的规律。

这个规律反映在文王八卦图上。《周易·说卦传》记载了八卦所处八个方位,九宫洛书将九个方位(八个方位,加上中央)配上数字。后人编了一个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这样一配,刚好7和8分别配的是兑卦和艮卦。在《周易》八卦中兑卦表示少女,艮卦表示少男。也就是说少女数字是7,少男数字是8。《黄帝内经》男女周期数恰好与文王八卦的数字是一致的。

以"七岁""八岁"为一周期是人体生长的规律,文王八卦的数字反映的是自然宇宙变动的规律,也包括了人体生长的规律。《黄帝内经》中七岁、八岁的人体生命周期符合天道运行的周期。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被揭示,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地挖掘研究。男女不同阶段的养生要点

青春期养生

男子"二八"16岁到"三八"24岁、女子"二七"14岁到"三七"21岁,是人生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青春期。这时天癸已经出现,有了生育能力。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明显发育,生殖系统逐渐成熟,其他脏腑功能亦逐渐成熟和健全。机体精气充实,气血调和。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育,心理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变化。他们精神饱满,记忆力强,思想活跃,充满幻想,追求异性,逆反心理强,感情容易激动。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定型。

青春期的养生首先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这时正是心理上的"断奶期",表现为半幼稚、半成熟以及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复杂现象,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从积极方面启发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刻苦奋斗的精神,培养良好的个性与习惯。加强思想意识的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养成独立自觉、坚强稳定、直爽开朗、亲切活泼的个性。

其次要进行科学的性教育。这时候性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情绪易于波动,自制力差,所以要加强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充分了解两性关系中的行为规范,破除性神秘感。正确处理友谊、恋爱、婚育的关系。

另外,还要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壮年养生

男子"三八"24岁到"六八"48岁、女子"三七"21岁到"六七"42岁,是人生的壮年时期。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时期。可是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在30岁以后,大约每增加一岁,功能减退1%。壮年是心理成熟阶段,情绪多趋于稳定状态。但随着脏腑生理功能的变化,心理也有相应的变化。这时候又是"多事之秋",要承担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和重任,心理负担沉重。所以这时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如果调理得当,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

首先要善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态的平和,畅达乐观,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防止陷入抑郁、焦虑、紧张的状态。当忧虑焦躁、情绪不佳时,可对亲朋好友倾吐自己的苦闷,或者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尽量释放焦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其次工作上要注意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还要注意节制房事。因为这时体力下降,加之工作紧张,所以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减少行房次数。

中年养生

男子"六八"48岁到"八八"64岁、女子"六七"42岁到"七八"56岁,是人生的中年时期。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

女子在"七七"49岁、男子在"七八"56岁的时候,也就是"天癸"绝的时候,这个时候刚好是"更年期"。女人表现是月经将绝未绝直至绝经,生育能力和性生活能力下降,性器官进行性萎缩和逐渐衰老。男人更年期是因睾丸功能衰退导致雄性激素消失的过渡时期。更年期是生理机能从成熟到衰退的一个转变时期,也是从生育机能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的过渡时期。女人反应更加明显。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可致阴阳失调,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忧郁、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症,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所以无论男女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注意养生。

第一方面,要注意精神方面的保养,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因为这时候最容易发生心理上的毛病,比如惊恐、担忧,不适应因为年龄带来的身体变化。更年期妇女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和无端的猜疑,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遇事不怒。如果心中不痛快了,可以和亲朋倾诉宣泄。最好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尽量地通过自身意志的调节和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情绪,胸怀开阔,树立信心,度过短暂的更年期,又会重新步入人生坦途。

第二方面,要注意饮食调养,要注意护养脾肾,充养肾气。这个时候是肾气大亏的阶段,饮食上要补充例如黑豆、大豆、黑木耳、黑芝麻、胡桃、核桃、枸杞、地黄等补肾的食物药物。更年期妇女平时可吃冰糖炖黑木耳、花生红枣汤、胡桃研末拌糖冲鸡蛋。由于绝经前期肾气衰,天癸将竭,月经紊乱,周期逐渐延长,月经频繁,经量由多至少,往往出现贫血,可选食鸡蛋、动物内脏、瘦肉、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菠菜、油菜、西红柿、桃、橘等绿叶蔬菜和水果防止贫血。

第三方面,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要经常按摩身体前面的下丹田和背后的命门穴,以达到养生的目的。更年期妇女应注重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和休息。应参加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量不大的体育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劳动,以调节生活,改善睡眠和休息,避免体重过度增加。要注意个人卫生,参加文娱体育活动。

女性更年期常有月经紊乱,也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好发年龄,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体检,包括防癌刮片,以便及早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老年养生

男子"八八"64岁、女子"七八"56岁以上,是人生的老年时期。机体各部分的功能都普遍衰退,性功能不断衰退直到完全消失,此时即进入了老年期。这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头发花白,出现老年斑,皮肤皱纹多,骨质疏松,出现"骨刺",冠状动脉硬化,前列腺增生肥大。老年养生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在精神、心理上要知足常乐,怡情悦志,豁达宽宏,谦让平和,善解人意,做到人老心不老,保持自信,勤于用脑,进取不止。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是"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要热爱生活,经常读书看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多做好事,充分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从容冷静地处理各种矛盾,保持家庭和睦、社会关系的协调。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澄心静坐、益友清谈、临池观鱼、披林听鸟等,使生活自得其乐,有利康寿。对老年人来说,家庭生活和谐是养生的重要因素。家庭中和谐气氛需要老人和全家一起努力创造,要多一些宽容、豁达的气度。

第二,在饮食上要坚持杂、淡、少、慢、温五大原则。营养上坚持"三多三少",就是多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少糖、少盐、少脂肪。

"杂",是食物要多样,《黄帝内经》早就说过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搭配,做到营养丰富全面,以补益精气,延缓衰老。不要偏食,不要过分限制食用某些食品,要适当补充一些机体缺乏的营养物质,例如,适当多补充钙质,乳类及乳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是理想的食物钙来源,芹菜、山楂、香菜等含钙量也较高。针对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可经常食用莲子、山药、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补脾肾益康寿之食品,或辅食长寿药膳进行食疗。

"淡",是饮食要清淡。老年人脾胃虚衰,消化力不强,不宜吃肥腻、过咸的食品。要多吃鱼、瘦肉、豆类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如香油、玉米油。食醋可增加食欲,还可软化血管,降低高血压,降低胆固醇。

"少",是吃得少,要"食饮有节",不宜过饱。少量多餐,既保证营养供足,又不伤肠胃。

"慢",是进食不要过急过快,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还可避免"吞、呛、暄、咳"的发生。

"温",是吃温热熟软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品,不要吃黏硬不易消化之品,以免损伤脾胃,损伤牙齿。多食粥,有好处,不仅容易消化,而且益胃生津,有益于脏腑。

第三,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调养。老年人的生活,既不要安排得十分紧张,又不要无所事事,更不能毫无规律,要科学合理,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居住环境尽量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生活方便。既要保证良好的睡眠,也不能嗜卧,嗜卧则损神气,也影响人体气血营卫的运行。宜早卧早起。注意避风防冻,注意保暖。老年人的肾气逐渐衰退,房事应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注意劳逸适度。要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但切勿过度疲倦,"形要小劳,勿至大疲"。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面宜常洗,发宜常梳,常用热水泡足。保持大小便通畅。

第四,要注意防病治病,参加适量运动锻炼。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会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应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带病也可延年,生活自得其乐。以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扶正祛邪,正气充足;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进行预防。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一般来讲,运动量宜小不宜大,动作宜缓慢而有节律。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有太极拳、五禽戏、气功、八段锦、慢跑、散步、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老年体操等。要量力而行,力戒争胜好强,避免情绪过于紧张或激动。生命的寿限:人究竟能活多久

人究竟能活多久?也就是《黄帝内经》中"天年"的问题。"天年"就是人的天赋的寿命、自然寿命的期限。

《黄帝内经》提出的是100岁,在《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了"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在《灵枢·天年》里多次提到了人的寿命是100岁。唐代医学家王冰解释《素问·上古天真论》时说:"度百岁乃去"中的"百岁"指的是120岁。并引用了《尚书·洪范》注释"一曰寿,百二十岁也"。有一本养生名著《三元参赞延寿书》提出人可以活180岁。

那究竟人能活多久呢?现代的科学认识也不完全相同。现在科学界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美国的学者海尔·福利在1961年提出的。他按照实验的研究发现动物的胚胎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裂的次数是有规律,到一定的阶段就出现衰老和死亡。按照细胞分裂的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20岁左右。因为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的次数和周期相乘就是人的自然寿命。海尔·福利将胎儿的细胞放在培育液中一次又一次地分裂,一次又一次地繁殖,细胞分裂到五十代的时候,细胞就死亡了。他又在大量的实验数据资料之上提出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分裂周期是2.4年,照这个计算,人的寿命就是120岁。

科学界计算人类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

人类的衰老是源自细胞的衰老,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内部的一种特殊物质---端粒所决定的。端粒的功用在于分裂和复制,端粒一生当中只能分裂50次,其生命周期为18~20个月,科学界计算人类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

第二种说法,科学家按照哺乳类动物的寿命和它生长期的关系推算。哺乳类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25岁,所以人的寿命极限是125~175岁。也有说人的生长期是20~25岁,那么按照这种说法,人的自然寿命就应该是100~175岁。

第三种推测寿命的方法,是按照哺乳类动物性成熟期来推算的。根据生物学的规律,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是13~15岁,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就应该是110~150岁。

以上三种现代科学方法和《黄帝内经》的认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至少100岁。《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活到100岁之后,仍然动作不衰,那肯定是大于100岁。古代很多著作也提到了相关观点,比如说在《礼记》中把100岁称为"期颐";汉代哲学家王充提出"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魏晋时期著名养生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认为上寿可以达到120岁。可见中国先贤们都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在100到120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