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影院应不应该放映3D电影

2017-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antastic

常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朋友肯定会发现,自从《阿凡达》真正打开3D市场后,传统影院很难看到2D数字版电影,即便有很多2D电影,在中国也会被制成“中国特供版”的3D电影,仿佛都认为3D才是国人的最爱,通过后期的3D转制,原本在国外只有2D版本的电影引进后摇身一变成了“真·3D”,无论是题材是否合适,反正只放3D,你爱看不看!

阿凡达电影片段

“真·3D”特效不是为了服务剧情,纯属为刺激票房增长而调配的“营养液”,毕竟3D电影普遍比2D电影贵个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对观影人数动辄上千万的大片而言,影片是否为3D很可能导致票房落差几亿之多,以至于有很多人吐槽,去年440亿的票房有很多一部分都归功于3D。

但是这类3D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3D电影,很多电影在拍摄之初没有考虑机位分布、演员走位等问题,都是按照2D方式拍摄,后期制作时再用软件技术把2D转制成3D画面,一部“伪3D影片”就此诞生了。

在我看来3D技术是为了更好诠释电影情节,提高整部影片质量的技术手段。有些电影场面确实用3D效果更能凸显效果,但从利益角度出发滥制成伪3D电影这种做法我绝不苟同,最恶心的就是明明很剧情平缓的故事类电影也要拍成3D,这绝对是强奸观众的眼睛。

根据猫眼电影提供的资料,不少国外引进的影片如《超验骇客》、《谍影重重5》、《机械战警》等,其在海外其实只有2D版本,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强制编排成3D,推出3D版本的数字洗印格式,名副其实的“中国特供”!

猫眼电影提供

其实就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3D电影有一段时间都是萎靡不振的状态,主要是3D电影太多观众视觉疲劳,甚至大众希望多看到些2D数字电影,就算是《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这种由电影大师爆炸贝从拍摄初期就是用3D技术拍摄完成的电影,其口碑我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有部分人为了追求“身临其境”的感觉,都去看3D电影,但据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显示,有77.8%的人长时间观看3D电影表示眼部不舒服,会有头晕、恶心、胸闷等现象。

盯着看10秒眼睛疼不疼?~

在3D电影刚盛行时,去传统影院购票还可以选则看3D或者看2D,如今已经发展到无法选择只提供3D版本,很多私人影院的业主也考虑过是否要在店里配备3D眼镜让顾客去选择性观影。

我的答案是:“可以,但是意义不大”。首先去私人影院看电影的顾客不太会刻意的选择3D影片看,如果你想播放3D影片必须从片源到设备全部支持3D输出才可以,这对于很多小成本投资影吧的业主来讲无疑在硬件设备上又增加了成本。

本人影吧前台

虽然我店里的片源、投影、功放全部支持3D输出,同时我也准备了部分3D眼镜,但是开业半年多的时间真心没几个人会看3D,以至于最后我都不知道3D眼镜跑哪去了。

私人影院银幕从120寸——150寸不等,对于3D来说不太推荐,首先3D会令画面比数字电影发暗且模糊,其次银幕过小可能会使余光出幕,并不能真正体验到全视角3D,但毕竟是开门营业就算小部分人的需求我们也要考虑到,至于需不需要添置3D相关的设备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