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疏楷定记》236讲|依观专念摘选

2020-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佛安渝北

《观经疏楷定记》摘选

~净宗法师讲

南无阿弥陀佛。同学们好。

《观经疏楷定记》第236讲。书请翻到424页。

问答我们还没学完。问说“于下十三观门,何观标此专念宗耶”。回答说“第九佛观”。结论说“故诸观灭罪,功由念佛”。引用了《般舟赞》的“或想或观除罪障,皆是弥陀本愿力”,然后推演出来说“三福净业,准此可知”。“三福”之所以能称为“净业”,所谓“引圣励凡”,举“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是因为三福纳入念佛当中才能成为“净业”。所以下面说:

故前二行被贼夺者,入佛力门,乘愿力缘,净除业障,生诸佛前,一一德本,莫不果遂,应知。

“前二行”就是定善行与散善行,也就是显行缘当中所讲的三福福业,还有示观缘当中所讲的修观。如果靠自力的话,那是“杂毒之善”,被烦恼贼侵夺,那样就不能成就。

那么来到这里,“入佛力门”,就是定善示观缘,显示释迦佛力的异方便门成就,“入佛力门”就是入释迦要门之教。释迦要门代表佛力,也就是佛的神力和教力,韦提希是受佛的神力加被,我们未来众生是靠佛的教力。

由佛力门的引导,“乘愿力缘”,就是“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乘愿力缘”就是由要门入弘愿。

总之,定散二善之行要经过释迦佛要门教的引导,乘上阿弥陀佛弘愿的大愿力,以此为缘,“乘佛愿力,净除业障,生诸佛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也是《观经》的经末,释迦牟尼佛为这部《观经》定的经名。大家可以翻到《圣教集》180页的流通分: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

经名有两个。

能够“净除业障,生诸佛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弥陀本愿力。

“一一德本,莫不果遂”,这是承接前面的,前面说“闻名系念,理必然故”,就是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一一德本,莫不果遂”的根本原因还是“闻我名号”,也就是弥陀本愿力。所谓“一一德本”,经文说“植诸德本”,“诸”就是“多”,就是不管修什么功德,修三福业,修观,修定,修散,有点滴诸善,如同作本钱一样,以这个善行功德作为最初缘起的因由,以此归入弥陀的愿力,都能达到目的,这叫“莫不果遂”。“果遂”就是结果能够满自己的愿。满什么愿呢?当然是满往生之愿,“闻我名号,系念我国”“至心回向,欲生我国”。


这样我们就了解,《观经》三辈九品点滴诸善,或者“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这些点滴之善回向能够往生的原因在哪里?这就是“一一德本,莫不果遂”,原因就是“入佛力门,乘愿力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