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才肯听? - 草稿

2024-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Cathy形象美学

我们对孩子的关心从未间断,但不知什么时候起,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了呢?

曾经有份针对中学生发起的亲子沟通的问卷调查,280份结果显示,近52%的学生表示几乎不和父母沟通,26%的学生偶尔和父母沟通,只有22%的孩子经常和父母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我们沟通了呢?我们该如何重建和孩子的沟通呢?

01  非一致性沟通——无关回应

经常会有家长在我们的女性情感智慧课堂上问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共性:一是,不管最初是因为什么,最后都呈现出孩子与父母不愿意沟通,不愿意交流。二是,所有妈妈口中的问题都离不开不出“学习”这个中心话题。三是,很多时候通过妈妈的描述,孩子多数都如刺猬一般,孤独、迷茫、困惑不解。

孩子们长大后,好像是突然就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里,除了学习,孩子们的任何闪光点在父母眼里,似乎突然就失去了光环。

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似乎唯一可以找到的存在方式,就是用自己身上的刺去靠近最亲近的人,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自己独立的可能。

一旦这样的试探受挫,就会选择逃避和远离。这个过程中的孩子,犹如踏入无尽未知的孤勇者,而陪伴左右的很多父母,却浑然不知。

正是因为父母长期的“无关回应”,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得不到期待的回应与自己的期望无法接轨。

孩子们满心欢喜,却一次次换来父母劈头盖脸的管教。失望,也就在彼此之间撕开了裂痕,随着时间的拉扯,孩子们再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喜悦了。

02  接纳式沟通——有关回应

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在家里无论是和伴侣还是和孩子沟通,就爱讲道理,不是把爱人讲得哑口无言,更是会把孩子说的闭口不谈。最后结局,自然是爱人和你疏离了,孩子不搭理你了。

心理学博士托马斯·戈登发现:不接纳性语言会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让孩子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

要想青春期孩子愿意和你沟通,也愿意主动学习,三段式的沟通技巧能帮助你对孩子进行鼓励与肯定,让孩子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勇气与信心。

第一步:具体客观地描述孩子行为,不加任何评判。“妈妈,今天看到你六点到家后,就进了卧室关门了。”拒绝唠叨,描绘事实,只在事实上跟孩子沟通。

第二步:表达感受。“我挺难过的,挺担心的,你一回家就打开了游戏。”

第三步:真实而具体的影响。非常真实、具体地告诉孩子,“我发现这一个星期的时间,你每晚花了2个小时的游戏时间,所以我挺紧张你的学习,也挺担心你的睡眠时间。”

第四步:一定要给孩子支持,肯定孩子的品质,或与孩子一起共同地寻找解决方案。“咱们家,爸爸妈妈每年收入有限,担心没有能力帮你再去报补习班。妈妈知道你即使花再多时间游戏,也依然是坚持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这一点,妈妈非常欣赏。”

和孩子沟通,也是自我成长的学习,你一定要根据自己内心的能力、意愿,根据自己的内在感受去做出判断,做出一致性“有关回应”。

心理学博士托马斯·戈登发现:不接纳性语言会将孩子从我们身边推开,让孩子不再愿意和父母交流。

武志红曾说:好父母就是“好容器”。就是父母要趁成为孩子的容器——当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时候,认可孩子。当孩子遇到挫败的时候,支持孩子。当孩子“叛逆时”,允许孩子做自己——为人父母,只有做到了成为孩子的“容器”,就是好的父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