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贡献
2024-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森卿清
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氏率领的北魏军队兵临武威城下,北凉灭亡。河西地区长达140年的割据态势就此结束。这是中国北方地区自西晋末期中原分崩之后首次迎来统一。
北魏拓跋氏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为赢得广泛的支持,开始推行汉化政策。儒学受到了格外的推崇。
北魏将河西走廊的世家大族与工匠三万户迁徙到他们的首都平城——今天的大同。那些熟悉汉代儒家礼仪律令之学的河西学者得到了北魏zheng权的礼遇和重用。他们大兴儒风,振兴礼乐,积极参与了北魏鲜卑的文化转型。
此后的隋唐承袭了北朝系统,以强盛之势统一南北,开创了大一统的盛世局面。河西文化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并列,成为隋唐文化的渊源。
两千年后,中国20世纪国学大师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针对河西文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经历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灌输,加入隋唐统一之混合文化,蔚然为独立之一源,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
这是河西走廊对于中原王朝的回馈,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后人理应感激中国辽阔西部摆放了河西走廊这样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纷乱颠簸的命运将中原文明引向这里,河西走廊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一极。它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华历史的轨迹。
——《河西走廊》阅读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