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对一部好作品的定义很简单,那就是它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能够让我落泪,能够扣动我铁石心肠的东西,便永远活在我的生命里。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本书,钟情一首歌曲,流连一座城市,爱上一个人,都是因为当中有我们自己的故事,投入了感情,所以感动。
《追风筝的人》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胡塞尼的文字和故事让我自惭形秽,如此一本书居然是他的处女作。有时候我们总是把创作冲动误以为是创作才华,为此院长大人高原曾告诉我们这些中文系瓜瓜汪曾祺的名言"写文章切记不要逞才使气,语言华丽,要把最平实的语言变成无可替代。" 而这正是我佩服胡塞尼的,他有如此的故事,并且以平实的语言,情感的真挚。让看的人为之动容。
作为一个从小接受伊斯兰教育的女孩儿,我一直在思考,有着严格教规的人们内心深处,是不是有着更为深重的挣扎与矛盾,还有着无数不解和深沉的自责?
因为在信仰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而且这些随着你的成长,堆积的越多,并且你明知道,还是在犯。就像阿米尔和他的父亲。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有一个权势浩大的父亲,他最亲密的伙伴就是仆人阿里天生兔唇的儿子哈桑,他们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的: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
阿米尔的内心自私而又矛盾,他的整个童年都在为得到父爱而努力,而爸爸却似乎更喜爱哈桑,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看不起哈桑,也不愿意哈桑和他一起分享父爱。但是,在哈桑心里,阿米尔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他有生以来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就是:阿米尔。
12岁那年,阿米尔和哈桑参加了喀布尔传统的风筝大赛。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那只被他割断的蓝风筝。哈桑是当地最出色的追风筝高手,仿佛他天生就是为追风筝而生。阿米尔无比渴望得到这只风筝,他认为风筝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钥匙。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渴望,当阿米尔临阵退缩的时候,哈桑鼓励了他,当阿米尔的风筝飞走的时候,他问: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他微笑着对阿米尔说 :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为帮助阿米尔与爸爸亲近的愿望得以实现,哈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此时的阿米尔就躲在旁边观看。
阿米尔明白自己的心理,他知道胆量是一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他的确在想:为了赢回爸爸,也许这是哈桑必须付出的代价,他只是一个哈扎拉人。
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小巷中的一切,看到他被阿塞夫和他的党羽凌辱而未伸出援手,但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对阿米尔奉献他自己。
可是那场发生在小巷中的屈辱终究化作一副沉重的十字架,终年重压在他们心头,永远得不到释放。
在那件事后阿米尔不敢面见哈桑,其实他真正不敢面对的是当时懦弱,卑劣的自己。
所以,他选择再次伤害哈桑,而哈桑还是一如既往地捍卫了阿米尔的荣誉。
哈桑离开了,阿米尔站在自己房间里只看见玻璃窗上的雨水,好象熔化的水银。
随后,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他父亲亡命出逃,离乡背井地到了美国,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六年过去了,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然而一通电话打破了阿米尔自以为的平静,他以为自己早就忘了这段让他难以启齿的往事,却未曾料到这些事情已经深深烙刻在心,永远无法淡忘。
往事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只会历久弥新。
拉辛汗,他父亲的忘年交,这个疼爱,照顾阿米尔,第一个肯定他的创作才华,鼓励他写作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希望阿米尔能回祖国一趟,他说 :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原来,当年发生的一切拉辛汗都知道,而懦弱的阿米尔不愿面对过去,继续选择逃避。拉辛汗告诉了他一个惊天的事实 : 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哈桑,那个被他背叛和抛弃的哈桑,原来就是他父亲的儿子,他的弟弟。
再一次回到阿富汗,回到喀布尔,而却无法再见到哈桑,他是来忏悔的,但二十六年实在太长,哈桑等不到。他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阿米尔回来了,但是哈桑,你在哪里?
“为你,千千万万遍。”他记得哈桑对自己这么说过。
"最邪恶的行为莫过于偷窃"
"如果你杀了一个人,就是偷走了一条生命。如果你撒谎,就是偷走其它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如果你欺骗,就是偷走拥有公正的权利。"
阿米尔记得父亲明明这样跟他说过,明明说过。他勇敢的父亲,虽然一生善事做了无数,在俄国人用枪口指着脑袋的时候也要坚持正义,却至死都没有给哈桑一个应有的儿子身份。
有人说,人都是坏的,只是坏的程度不一样。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人都是好的,只是好的程度不一样。
阿米尔的父亲无法公开承认哈桑是自己的儿子,这令他心怀歉疚。为了弥补这种歉疚,他的办法是用他的财富和力量慷慨补偿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拉辛汗形容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或许,亏欠感是我们最不愿意有的一种心理,而如何处理亏欠感便成了左右我们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
阿米尔知道,自己身上有阿塞夫的影子,所以他梦见阿塞夫对他说:你和哈桑吃一个人的奶长大,但你和我是兄弟。不过,阿米尔毕竟不是阿塞夫,他无法逃脱愧疚感的折磨,这种愧疚感显示他仍然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
他和哈桑回不到过去,战火也吞噬了喀布尔,但不论怎样,他誓从恐怖的地狱救出精神上遭受重创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当阿塞夫将他打得死去活来时,他哈哈大笑。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罪人,因而渴望被惩罚。他曾渴望被哈桑惩罚,但哈桑那该死的忠诚绝不会向他表达愤怒。他终于在阿塞夫这里得到他渴望已久的惩罚。于是,当肋骨一根接一根被阿塞夫打断时,当上唇被打裂,其位置和哈桑的兔唇一样时,他心里畅快至极,并感慨:我体无完肤,但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我大笑。
轮回这个字眼在脑海中回荡了若干遍。哈桑的兔唇在受重伤的阿米尔脸上“重现”;对两代人施暴的阿塞夫最终成为哈桑口中的“独眼的阿塞夫”。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重复着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要将索拉博带会美国,面对索拉博的自杀,阿米尔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虔诚,他祈祷安拉让他的手不再沾染上索拉博的鲜血。为你,将童年的每一个瞬间都重演。为你,我救赎我自己。为你,用我余生祈祷。
痊愈的索拉博,陷入奇特的自闭状态,他的沉默让人绝望。
终于有一天,人们开始斗风筝了。当阿米尔多年后再次捡起风筝时,救赎的路已快走到出口,但追风筝的人却是他了,当最后一个风筝飞走的时候,阿米尔问索拉博: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我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是的,为了你,我愿意去追那只风筝。 是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念及那些如风往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许谁的生命里都有一只想要挽回的“风筝”,谁没有令自己痛悔的事,谁能保证自己的心灵永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日难再晨。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又有几个人能在十年里陪你成长,为你欢喜为你忧。为你,千千万万遍。
如果有,那么请珍惜!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