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吧废柴们!

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9人  xihe11

十一去台湾旅行,对他们的旅店印象很好。除了用心的装修装饰,贴心的服务,他们还花了时间在思考旅店对住户的价值与意义,这点在各个旅店公共空间的设置上得以体现。

其中印象较深的是台北新驿旅店的公共区域。旅店不提供餐饮服务,但是专门在二楼开辟了一整层作为公共空间。这里安置了自助洗衣间,公共洗手间,以及一个兼用餐与会客的大厅。

在入住的几天里,我会去二楼洗衣服。洗衣服的住客较多,需要排队,且衣物清洗与烘干的时间较久。这是一个可能耗时2个小时的过程。最开始几次,我习惯性的先回屋,再掐着时间下来。但后来发现有时没有及时取出衣物,影响到他人使用,且观察到很多人会在公共空间里休息等待。于是我也尝试着在公共区域等候。这一尝试,带来的体验非常好。大厅内提供围坐或对坐的沙发、餐桌餐椅,一大面的吧台,以及厨房中岛式的食物加工与处理区。此外还有一面墙的书架,提供旅游指南,杂志,以及人文类书刊。而精心设置的各类区域及间距,让我可以选择独处不受打扰,也可以选择与陌生的住客很自然的发生交流。

在我享受这一段时光的同时,还能观察到其他住客的行为。韩国游客很爱结伴出行,6、7个人甚至更多,在吧台围成一圈,一边吃着从夜市打包回来的小食一边笑着聊天。两位东方面孔的少年似是初相识,隔着餐桌小声的搭上话;络腮胡子的大叔坐在靠窗的沙发,喝着咖啡赏夜景;妆容精致的姑娘似乎在办公,对着电脑眉头微皱。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或者人与景与物的交互,是空间有限的房间难以提供的。

公共区域的设置,在私人居住空间日益紧张的如今,价值日益彰显。尤其对于奋斗在一线的青年,居所里可能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这样生活的必备品。这种情况下,会客交友很难像从前那般,请人到家里来并接待。人们开始习惯于在外面解决这些事务,咖啡厅的普及与此相关。

与此同时,虚拟的网络空间的变化也映照了这一点。博客、个人空间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twitter、ins和朋友圈这类共享多人动态的公共空间。

虽说这更可能处于他人的动态能帮助促活的考虑。但这个设计之所以被认可,应该也与实际居住空间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人们心理认知有关:属于自己私人的领域越来越了,那这里之存放对我来说最重要以及纯个人的物件吧;其余的,能在外解决的,都释放到公共空间去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