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闲话电影』

流浪地球,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自己的浪漫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73人  寂稻

前言:

第一次知道《流浪地球》的故事,是在一年多以前“文曰小强”的视频节目里,当时非常佩服大刘那个“带着地球跑”的脑洞,很难想象地球发动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惊人景观。知道《流浪地球》搬上大银幕是近半年的事,为了保留神秘感,预告片一部也没有看,只是按照往常中国拍科幻片的风格,质疑与看衰从没未间断过,直到最近电影上映之后……

整体感觉:

可以说,这是一部从骨子里就透着中国特色的科幻影片。影片的叙事主次非常的鲜明干练,再开头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将灾难的原因以及结果交代的明明白白,交代人物,引出主线,埋下伏笔,毫不拖沓,一气呵成。也是由此,影片有更多的空间去讲好这个大灾难下,人民自救的故事。

故事分为两条线,地球线和空间站线,登场角色众多,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宇航员、外国人、军人、司机、科学家、技术人员、叛逆青年、学生、犯人、家人,如此名片化的塑造角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角色的性格过于极端、太平面化导致角色驱动下的故事发展很容易被观众猜到,角色不丰满容易导致接受度不高等等,但这样一来,也能够让观众带入将自己代入对应的角色,在某一方面引发共鸣,与此同时,不同的代表角色在大灾大难面前,为了同一个目标的一致的行为表现则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视觉效果上,影片中呈现了赛博朋克风格的地下城、灾难过后千里冰封的地表、浩瀚深邃的宇宙空间以及充满科技感的空间站,同时观众还能看到外骨骼装备和近未来风格的交通工具,很难想象一部影片中能集成如此丰富的科幻场景,且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衔接转换也非常的合理,并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在大场景营造上,极具视觉表现力,尤其是地表和空间站的远景特效,非常的真实震撼。可是,在近景的描绘上,就显得有些的杂乱,尤其是为了营造紧迫气氛的时候,镜头的抖动和转动,加之光线昏暗,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模糊,人与场景混在一起很难辨认。

我的一点理解:

这是一个以“家”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的故事。电影的主线故事发生在春节,这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团员的日子,故事安排在春节当天,一方面有赶贺岁档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想表现当小的“家”与大的“家”发生冲突时,我们的态度。看电影之前,就听一个电台里讲:“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记录了大洪水,只有中国是去主动治水的”。对“家”与“国”的执着,是刻在每个正常的中国公民骨子里的文化概念。

首先,影片中在大灾难之后,“国”的概念已经被模糊化了,地球却扩大为了全人类的“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家园不被摧毁,人类选择把地球推走,而不是集体逃离地球,这种故事只有在中国,这种对“家”有很深的文化执念才有可能诞生。其次,故事从一位青年角色出发,围绕着主角的父亲、外公、妹妹这个小家庭展开,角色动机从小家开始,无论是外出冒险,还是护送货物都是从家人的角度出发,到中间出现故事转点,能够感受到角色想法的转变,以至最后冒险执行极其危险的任务,也能让我体会到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对“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影片中对中国军人、宇航员、技术研究员的着重描绘也是小家与大家关系的极致诠释,如果说保护人民是军人的天职,我们可以理解为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那么胆小怕死的技术人员最后牺牲真的让人动容。因此,对“家”这一概念的扩充,让最后的全球救援,虽然不再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却依然能让观众被一股浓浓的爱国主义情绪所感染。

再说些其他的:

除了故事内核之外,影片也在细节上营造着中国特色,从最初的上课场景,再到地城中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以及现在火到不行的“两行泪”,很欣慰影片并没有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而好莱坞化,这些元素的引入真的让人倍感亲切。中间货物护送的场景有些长,加上太多的晃动镜头和突然的剧情杀,给人的感觉有一点拖节奏。最后妹妹的全球广播情节有些突兀,感觉是为了增加妹妹这个角色的作用而强行加上去的。最后一段对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得非常棒,影院大半观众都是抹着眼泪看到结束的,非常担心今后的类似影片情绪用力过猛甚至过度消费的问题。影片上映后,评价两极化,有说剧情硬伤的,有说特效一般的,也有说不科学的,而我想说,请给我们自己的电影更多的宽容度和包容性,珍惜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感动。

最后:

这是一个属于国人自己的科幻影片,虽然在叙事和特效上与好莱坞一流工业生产的影片还有一定差距。但这部影片无论是在精神内核,还是感官体验上都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为国产科幻电影定义了一个新的标准,让我对未来国产科幻电影有了更多的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