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绝对

2022-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姚Fay

前两天刷到几个视频,讲教育孩子打不打的问题。虽然视频里强调了,不是要宣扬孩子就是要打,但所表达的观点,利用的各种论据,都论证了:惩罚是有必要的,而在孩子听不懂话语含义讲不通道理时,打就成了唯一手段。

然而,前一段时间才刚刚体会过允许孩子自己试错,我享受岁月静好的长处,一下子来个反转,要采用暴力严加干涉,似乎逻辑无法自洽。

回想起我小时候,父母不怎么使用暴力,所以为数不多的几次挨打都印象特别深刻。基本都是因为我实在太过分了,自己试错的方式有可能危及性命或是踢翻了父母能接受的底线。例如,我在不会游泳的时候,无视父母的警告,偷偷溜到附近池塘。被爹妈从水里捞起来后,一路都是棍棒混合双打,屁股和腿一条条红杠。到那个年纪,如果不是因为挨了打,还是会再次受不了诱惑跳进水里。

但过去,父母一般要做很多体力活,要么就是有生意,整个国家都贫穷,不可能像如今的父母这么闲,经济上没有条件。更重要的是,当年的父母没看过那么多心理学或是育儿经,根本不可能给孩子们那么多关照,思想上没有条件。所以过去的孩子们都比较有机会自己去试错去受挫,也在物质上不可能有什么过度需求。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看着隔壁孩子吃东西,都只能默默咽口水。旁边也没有老妈可以哭闹,她很忙。

而如今,父母关注太多了,必须转换一下思考模式。很多专家都只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不能说,那不能做。掉到地上的东西不能吃,打骂孩子是没有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且,初次为人父母的时候,很容易掉入这个陷阱,总觉得这孩子不照着专家的做就养不活似的。慢慢就只能看到自己原本想看到的知识。

换个角度,我们需要的是不只是盯着某个具体的指标,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级去看待这个问题。不是一定几岁要识字多少,或者一天一定要睡多少小时,要户外运动多少小时,阅读多少分钟,或者一定要打几顿……必要的时候,为了达成某个目的,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可取的。

断章取义地盖棺定论皆不可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